两名裁缝匠的人生,因体育而熠熠生辉

潮新闻 记者 李文瑶 李睿 刘俏言 摄影 刘方

10月23日一早,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浙江籍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肢残)以一枚皮划艇女子KL1级金牌,开启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残运会上的夺金之旅。

28岁接触皮划艇,37岁站上亚运赛场收获金牌,从一名普通的小裁缝,到劈波斩浪的女战士,这条路,谢毛三走了近十年。

浙江籍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肢残)。潮新闻记者刘方/摄

无独有偶,在离富阳水上运动中心13公里外的银湖体育中心,与谢毛三仅相差一岁的河北射击名将张翠平(肢残),继东京残奥会收获一金一银之后,牢牢锁定了一枚亚运铜牌。

一样都是小儿麻痹症,一样都曾为了生存拿起剪子,却不愿向命运低头。在阴差阳错走上运动员道路后,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因为体育,有了生的希望。

成为裁缝,是为了生存

夺得金牌后,面对镜头提及当裁缝的那三年,谢毛三露出笑意。“在农村都是要种地干体力活的,对我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加上腿脚不方便,只能做点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活,就选择了裁缝这一块。”现在回想起来,谢毛三才发现跟着师傅学三年,实际上是白白给人干活,但她却觉得受益匪浅,不仅学会了做衣服,也学会了裁剪,而且进入工厂以后,她利索的手脚比健全人都做得快做得好,“我每次都是最早下班的一个。”

谢毛三(中)在颁奖仪式上。潮新闻记者 刘方/摄

这与同样因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严重残疾的张翠平何其相似,不仅连走路都分外困难,小学时上下学,她都要父母背着来回接送。15岁时,张翠平在残联的帮助下进入服装厂做裁缝工作,也是因为看到别人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张翠平在东京残奥会上。视觉中国供图

彼时,成为裁缝是不少残疾人的选择,它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需要抛头露脸,更重要的是这门手艺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打磨,不需要太多言语交流,这对残疾人来说仿佛是最佳的容身之所。

无论是张翠平还是谢毛三,她们都曾一度觉得,人生也就这样了,直到与体育运动的相遇,才为他们的生活带来转折点。

成为运动员,是重获自信

谢毛三是主动对自己的人生说“不”的,她总觉得裁缝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农村出身,想要更好的生活,她唯有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所以她选择了体育赛道,也因此跟皮划艇结缘。

在体育赛道上,谢毛三和张翠平都是拼命三娘,前者作为皮划艇运动员,但因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谢毛三的腰腹力量薄弱,大部分运动员可以借助躯干扭转产生作用力,对她来说,却只能通过加倍训练来弥补。

谢毛三在比赛中。潮新闻记者 刘方/摄

后者曾一度从气枪项目转到举重,但最后还是回归老本行,冬天在室外,手冻伤冻紫也绝不弃枪,夏天穿上训练服,顶着太阳暴晒,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谢毛三迎来了成绩的井喷:从世锦赛到残奥会,最终她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梦想终在家门口实现。而张翠平也在里约奥运会上顺利摘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并在东京奥运会上续写了自己的辉煌。

体育汇聚了她们对生活的信念,无数个夜晚,当躺在床上依靠自身力量连翻身都做不到的时候,谢毛三还想咬牙坚持一下,“想为爸爸妈妈争个面子,也想为祖国争得荣誉”。

体育也让她们挺起了原先低垂的胸膛。时至今日,谢毛三依然记得,当初因为身体原因只能爬着前行时,有人嘲笑她的姿势,有人模仿她走路的样子,她一度拒绝上街,不愿看他人的目光。直到成为运动员后,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为父母也为自己争了口气:“作为中国8500万残疾人中的一员,希望能鼓励残友们努力去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关键要抱有自信,争取走出家门走向世界。我相信你们努力了,也可以像我一样为国争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裁缝   小儿麻痹症   皮划艇   体育   东京   新闻记者   中国   残疾   运动员   金牌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