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东铁路的历史(1891-1952)

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从历史的角度看在1891年2月,沙俄决定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时候,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一直伸入到中国境内的铁路。当时,俄国人将修筑这条铁路称作要“做一件世界性事件”。然而,俄国的真正目的却是想通过修建这条铁路来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的领土。这篇文章将回顾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的历史,了解它是如何由沙俄、苏联和日本侵占,并经营了五十余年之久,最终在1952年12月31日返还给中国的。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沙俄代表罗拔诺夫签订了《中俄密约》,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俄国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力。然而,李鸿章坚持将铁路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遭到了沙俄的反对。最终,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为东清铁路)。

在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到了哈尔滨,驻扎在哈尔滨香坊的“田家烧锅”院内。俄国将中东铁路工程局到达哈尔滨的这一天定为哈尔滨的“诞生日”,并作为中东铁路开始建筑的纪念日。1899年3月4日,中东铁路东部线哈尔滨至阿城之间临时通车,标志着中东铁路的开始运营。此后,中东铁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1900年,中东铁路中央医院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建成,为铁路工人和居民提供医疗服务。1901年10月2日,中东铁路哈尔滨第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成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标志。11月3日,中东铁路全线临时通车,从满洲里到绥芬河,全长1500.14公里。1909年,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专程来哈尔滨,试图与俄国修订日俄密约,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

然而,伊藤博文在到达哈尔滨火车站时被朝鲜革命志士安重根狙击,当场身亡。1910年2月16日,开始发售俄国、满洲、日本的联运客票,这一举措使得中东铁路的运输更加方便快捷。1913年2月,民营修建的吉林双城县城内的轻便铁路建成,这条铁路不用机车,仅用马拉,每辆车驾马4匹,全长12华里,轨距约70厘米。1929年7月,东北当局采取了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行动,引发东北军与苏军之间的战争。结果东北军损失惨重,而日本关东军也乘机制造混乱。12月,东北当局与苏联方面停战,并签订了《伯力协定》,同意按照1924年签署的中苏协定,恢复中苏合办中东铁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伪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铁道局解体。1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委派郭维城接管齐齐哈尔铁路局,开始整顿铁路部门。

1946年7月10日,东北局成立东北铁路管理总局,陈云任局长,统一领导东北铁路各线工作。8月7日,哈尔滨铁路工委成立,负责哈局的党委工作。10月30日,哈局部分处室迁入新局址(现为哈铁职业高中)。1949年9月30日,哈尔滨铁路局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典礼,正式进入新中国的怀抱。11月1日,北京满洲里之间开始开行直达列车。1952年12月31日,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全部移交给中国,这一历史时刻在哈尔滨举行了移交仪式,中东铁路完全归中国所有。回顾中东铁路的历史,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交通线,也见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变迁。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东铁路移交给中国后,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并将铁路运输发展成为支持东北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东铁路在历史上被外国势力侵占和控制的事实。这不仅是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屈辱,也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蚀。中东铁路的历史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应该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权益,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家发展,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现在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东铁路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加强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保护国家的利益,推动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在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问题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何加强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及如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能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你对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中东   沙俄   东北地区   俄国   铁路   历史   哈尔滨   日本   中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