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善陈光标:现金堆成山,高调捐款20亿,如今却在家种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风谈史

编辑|小风谈史


多年来,他一直被誉为“中国首善”,积极投身公益,捐款数额高达几十亿。

然而,在捐出20亿后,他突然销声匿迹,成为人人口中的“首骗”。这位慈善家的巨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一、陈光标的贫苦发家史

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家乡在江苏省泗洪县,是当时中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

那个年代,农村生活非常艰苦,陈光标一家六口人却只有两亩薄田。粮食永远不足,孩子们常年处于半饥饿状态。陈光标的父母从早到晚都在田里劳作,可收成还是很惨淡。

陈光标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都因长期营养不良而相继病故。

据其回忆,哥哥去世时他还很小,但姐姐的死对他影响很大。那时陈光标已经上小学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却看到母亲抱着姐姐痛哭,父亲站在一旁默默掉泪。

原来姐姐因饥饿过度已经奄奄一息。这给年幼的他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让他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

放学后,陈光标总是一个人拎着水桶在村里挑水,再走几里地去县城口叫卖。起初他只敢卖一分钱一桶的水,因为自己太小了,晃晃悠悠的水都洒了一路。

后来他想出一个吆喝词“一分钱随便喝”,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渐渐有更多人来买水。到后来陈光标学会用手推车运水,一次可以多挑几桶。

他也慢慢把商品换成了冰棒等小吃,甚至成为村里的首个“少年万元户”。

高中毕业后,陈光标考入大学医学专业。虽然家境发生了改变,但他仍然非常节俭,靠各种兼职积累资本。

据说大学期间,陈光标经常骑着自行车为别人运行各种杂务,有时甚至去餐馆洗碗撸袖子加菜。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创业精神,获得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本可在县医院谋得一官半职,但看到医生收入有限,于是选择回乡再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调整心态再次创业。很显然,这一次他成功了。

他研发的产品深受欢迎,公司规模也迅速扩大,订单越来越多。陈光标把大部分利润再投入研发和招聘,公司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很快,他就积累了巨大财富,成为乡里的首富。

尽管致富后,陈光标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仍然勤俭节约,过着简朴的生活。陈光标一直孜孜以求,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被誉为“中国首善”。

可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是好好先生的他,却惨遭谩骂?

二、伪善的富豪

20世纪90年代,一个叫陈光标的青年在家乡默默行善。当时的陈光标还不到30岁,刚刚在商界崭露头角。

起初,他只是利用业余资金,帮助家乡几位患重病的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这对陈光标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2002年,经商数年后,陈光标的事业已初具规模。这一年,他的视野从家乡延伸到全国,开始向多个贫困山区捐款,用于支持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陈光标陆续拿出个人财产,累计捐款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受益地区遍布中国主要贫困地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第一时间联系救援队前往灾区。作为曾经当过医生的他不仅捐出钱财,还亲自参与救援工作,用医疗知识挽回近200条生命。

在许多记者采访报道中,都会提到一位身穿黄色救生衣的中年医护人员,也正是他就是陈光标。陈光标的善举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个商界奇才,他也因此声名鹊起,获得“中国首善”的美誉。

可在2010年1月,一张陈光标站在用人民币砌成的“钱墙”前的合影在网络上疯传。照片中,陈光标右手插兜,左手持烟,面带微笑地站在金碧辉煌的钱墙前。

许多人批评这是在公开炫富,质疑其动机是否真的纯善。

在这张照片引发争议的同时,有人还挖出2003-2010年陈光标旗下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这些年公司利润均为负,存在数亿元的亏损。

于是,怀疑的声音又升温了,认为对方可能是通过某些欺诈手段谋取私利,所谓的慈善不过是包装。

除了这些还有人抓住陈光标曾向外国领导人送上印有“中国首善”头衔的名片一事吐槽,批评他在国外也要“作秀”。

在舆论炮火中,陈光标并没有解释,而是突然消失,再无消息。一时间,他从“首善”变成了“首骗”,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也深感失望。

陈光标的消失背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苦衷?他的善举动机是否真的不纯?外界的各种猜测纷呈,但是陈光标本人始终没有回应。

尽管他在曝光后声誉跌落,但他早年的善举,至少曾在一段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温暖,也值得人们珍惜回忆。

而在消失了整整五年的他,在疫情期间再次出现了大众面前。

三、陈光标消失五年,低调善行再回归

2020年,消失公众视野5年之久的陈光标突然回归,向疫情严重的武汉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医疗物资。这标志着陈光标结束了多年的低调生活,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

他捐赠了100多万个口罩、300多台消毒设备,还亲自带领志愿者队伍深入一线抗疫。舆论对其捐赠行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修复个人形象,也有人认为陈光标始终秉持公益之心。

其实,早在2014年陈光标就因“现金墙”事件引发争议,被指“炒作慈善”。在经历了这次舆论打击后,陈光标选择退出公众视野,不再以高调的方式进行慈善。

这5年来,陈光标虽然不出现在公众面前,但他默默进行了大量善举。他透露这几年累计捐款超过7000万元,其中就包括对各地自然灾害的捐助。

每逢灾害来袭,陈光标常常是最先伸出援手的企业家。

如今的他生活简朴,会回老家体验劳动生活。事实上记者也探访过他的家,发现他经常吃剩饭剩菜,并没有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

每逢节假日,陈光标会回到老家,亲自动手在田里耕作,劳作过后进城采购肥料等农资,有时甚至会和村民一起下河捕鱼。他似乎希望以更加低调的方式进行公益,不再刻意曝光。

虽然其退出公众视野多年,但他的善心从未改变。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公益精神,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大儿子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公益,二儿子是一名钢琴演奏家,在世界各地开展音乐会为各种公益组织募款。


笔者认为

陈光标或许不完美,但他的善举確实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咱们不应仅凭个别事件批判一个人,而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善意,多一份宽容,少一分预判断。

陈光标选择低调行善,也值得社会给予鼓励与尊重。他的故事反映出,成功不意味着必须舍弃善良本性,回报社会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只要发自内心就好。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欢迎大家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成山   中国   善举   高调   标的   舆论   低调   公益   视野   现金   公众   家乡   姐姐   陈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