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面对面”- 王晋康:人类将与人工智能走向共生纪元

视频加载中...

“成都毫无疑问是全国的科幻之都”。10月20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进入第三日。在大会现场,著名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接受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的专访。

王晋康,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93年,王晋康以作品《亚当回归》出道,并凭此作拿到自己的第一座银河奖,开启了自己的科幻时代,《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科幻发展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中国可以出现更多的《三体》

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高级工程师,在王晋康看来,科幻和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我相信只要中国的崛起继续这样迅猛发展下去,中国科幻必然会有更光明的前途。”

王晋康回忆起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感慨良多:“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科幻不太受人关注,举办活动也非常简陋,经常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一行字活动就开启了,而现在的场馆设置、会议组织、嘉宾邀请都有很大的进步。”

不过,王晋康强调,中国科幻还未走上高峰。他表示,从科幻作家的数量来看,美国大概是2000人,而中国是200-300人,并且中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中国科幻除了作家不够,作品不够,还面临着影视化相对薄弱、下游产业相对不足的问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针对科幻文学作品,王晋康告诉记者,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就长篇而言,除了《三体》和少数作品之外,整体有待提高。“国外的长篇科幻作品的视野更宽阔,科技更硬核。”王晋康直言道,因为科幻既是最具世界性的文学作品,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中国科幻文学长篇作品需要在这种共通基础上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

“长篇作品最代表一个国家科幻文学水平,我希望能够出更多的《三体》。”具体来讲,王晋康最希望的就是,中国长篇科幻小说能够像《三体》一样再次震惊世界。

哲理性科幻思考在当下尤为重要

人类将与人工智能走向共生纪元

科幻文学里有很多关于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担忧。谈及科幻作品对于科技的警示作用,王晋康表示,人类的伦理道德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用一些伦理思考去或多或少的规范一些技术的推进,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如果科技发展太快,容易造成整个社会道德层面、伦理层面和上层建筑的‘崩塌’。”在他看来,用伦理来收敛或者推迟某些领域的科技迅猛发展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了迅猛发展,并且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王晋康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它与人类之间也不存在利益冲突,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可能是互利共生。

人工智能、生物材料、人性异化……这些专有名词都是王晋康在采访中的高频词汇。王晋康说:“聚焦技术本身的同时,我更加关注其背后发生的故事,比如在技术影响下人性产生的异化,人类的前途的改变等诸多哲理性科幻带来的思考。”他告诉记者,因为现代科技已经在改变我们人类生命、生活、甚至情感,这些哲理方面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摄影 熊一凡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科幻   人类   人工智能   纪元   迅猛   中国   长篇   哲理   面对面   走向   作家   水平   智能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