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古老杂技焕发新光彩

原标题:

河南周口:古老杂技焕发新光彩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刘路平

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河南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研学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个集动物观赏、杂技演艺、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开业3年以来,累计接待近300万名游客,日接待游客最高达5万人次。

从2004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杂技之乡”,到举办“争奇斗艳满园春”——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再到打造以杂技马戏为特色、演艺为亮点的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周口杂技焕新之路越走越稳。

河南周口,古为陈楚之地,巫舞盛行,这种混合了杂技动作、用于沟通天地的原始仪式,被认为是杂技的源头。在春秋时期,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到了汉代,百戏在周口地区非常流行。周口市淮阳区、项城市、川汇区等地发现的汉代陶戏楼模型和沈丘县出土的汉代红陶倒立杂技俑均证实杂技在汉代比较活跃。

明清时期,淮阳太昊陵古庙会兴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杂技团体都会相聚太昊陵。顶技、蹬技、戏法、走索、马术、上刀山……《周口地区志》记载的“杂技棚连棚,会师陈州城”,描绘了当年周口民间杂技表演的盛况。之后,周口杂技逐渐形成淮阳张氏、项城余氏、西华王氏、鹿邑王氏、太康李氏等家族代代相传的格局。

目前周口拥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杂技从业人员有3万余人。在中国杂技家协会认定的全国10大民营杂技团中,周口市的杂技团就占了3个。

近年来,周口市高度重视杂技文化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杂技文化产业项目。出台《周口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以顶层设计明确杂技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投资22.4亿元,建成规模大、功能全、动物品种多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周口市杂技艺术研发中心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设立杂技专业,培养杂技复合型人才,为杂技产业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打造以杂技艺术表演为核心,融合旅游园区开发、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元素的全产业链条,周口交出了一张杂技发展的亮眼“答卷”:张金贵、余帅、张国胜、余海功荣获中国杂技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荣誉称号。杂技《单手顶》获2016年上海国际马戏节银奖;杂技《空中大飞人》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特别奖;杂技《鹰之翔——空中飞人》获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杂技家协会、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争奇斗艳满园春”——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在周口市录制。节目话题量突破31亿,直播覆盖超800万人次,晚会全网热搜30个,9个话题阅读量破亿。

“立足周口、辐射河南、走向全国,周口杂技在布局上要更精细、在产业思维上要更高远。”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庆说,周口杂技正以擦亮“中国杂技之乡”品牌为目标,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力争打造具有周口特色的“中原长隆”“河南迪士尼”;创新“杂技+”发展模式,依托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杂技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与院校合作共建,构建以杂技演艺为核心,融合文旅文创、园区开发、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条的杂技文化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周口   河南   杂技   淮阳   周口市   杂技团   光彩   汉代   中国   演艺   古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