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总理访华,手绘PPT提议复活克拉运河,中国基建要挖通泰国了

远离喧嚣,隐藏在泰国南部一个小是一个地方,这里有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项目,但它背后暗含着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最近,泰国总理赛塔访华期间,在会见交通运输巨头的中资企业老总时,从怀里掏出出门前内阁刚敲定的陆桥项目图纸。

泰南陆桥,曾用另一个名字“克拉运河”在政坛上掀起极大波澜,从提出到被搁置,它背后的思考远超我们的想象。

泰国人为什么“突然”提这个呢?

因为据《新华社》报道,中方将再拿出4300亿人民币支持一带一路峰会,尤其是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人民币,峰会期间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项目合作协议。

今天,当这个曾几何时“杀死新加坡”的项目以一个新的名字“泰南陆桥”重现时,我们不得不再次拾起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理解它背后隐藏的那颗星辰大海般的战略蓝图。

它将如何影响这个地区,又将如何改写未来?

什么是克拉运河项目?要介绍这个曾经吸引世人目光的远大蓝图,我们必须首先回到地理位置。

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之间,这里海峡最窄处只有50多公里。

早在泰国人素可泰时期,就有人想到在这里开凿一条运河,以缩短航运距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后来,席卷东南亚的英法殖民也看好这个顶天立地的地理优势。

20世纪20年代,日本更是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这里打通泰南与太平洋之间的捷径。

如果这个运河能建成,船只只需1,200公里就能直接抵达广州,相比经马六甲海峡可缩短2至5天的航行时间。

而这对当时主宰亚太航运的新加坡无疑是一次重击。

克拉运河一直以其“杀死新加坡”的超级本领著称。如果它真能建成,将极大缩短亚洲各地与欧洲之间的航运距离和时间,给世界航运带来里程碑式的变革。

与克拉运河蕴含的革命性优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六甲海峡作为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的瓶颈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马六甲海峡作为一个国际水道,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这三国共同管辖,协调合作困难,航道清理交换滞后,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船只滞留和延误。

其次,海峡中的浅滩众多,对大船只容易形成障碍,加上海盗猖獗,航运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甚至有统计显示其事故率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

最后,随着航运量的增长,海峡作为一个全球操作瓶颈的隐患也日益凸显。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的后果将是不可预料的。

相比之下,克拉运河如果能建成将算是一箭双雕,既可舒缓马六甲海峡的使用压力,也可以极大提升整体航运效率。

尽管克拉运河计划蕴含着巨大改写世界格局的潜力,但是它开凿与建设却面临诸多重重困难和挑战:

第一,投资金额巨大。

根据初步估算,克拉运河总投资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项目周期长、收益延迟,对任何一方来说肩负的经济风险都很高。

第二,泰国南部地区分离主义势力复杂。

克拉运河建设很可能会切割泰南穆斯林聚集区,加剧地区动荡,给泰国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第三,建设过程难以保证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尤其是逼近的珊瑚礁。

这将直接影响依靠旅游业为生的泰南地区经济。

第四,克拉运河似乎与泰国人民的风水观念相违背,这在泰国政坛建设项目建议中也是重要一环。

以上各种难点使得克拉运河项目难以实际推进,始终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面对克拉运河项目的诸多困难,泰国提出了一个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泰南陆桥项目。

泰南陆桥项目是指在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两地各修建一个深水码头,再用公路和铁路连接两码头,总长约90公里,形成一个连续的交通通道。

与开凿需要岁月和巨资的克拉运河不同,泰南陆桥采取“陆路+码头”的形式,改善了投资难度和施工难点,同时免除了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一旦建成,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克拉运河的部分功能,如连接泰国湾和安达曼海的航运,同时也将直接推动泰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对泰国政府而言开局少走很多弯路。

与雄心勃勃的克拉运河不同,泰南陆桥以其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特点备受推崇。

泰南陆桥作为克拉运河的一个较为低调的替代方案,但它同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一是政治层面。与可能割裂泰南穆斯林地区的克拉运河相比,陆桥涵盖范围有限,对泰国边疆地区影响较小,从国家安全角度风险更低,更容易获得泰国政坛内部的认同。

二是区域支持。与项目相关的马来西亚表示支持,愿意参与相关合作,从而缓解了泰南地区分离主义的影响。

三是生态影响小。采用陆路形式,无需大面积开凿,对环境破坏程度远小于海峡建设,更易获得环保部门认可。

四是风水理论支持。相比“断截象鼻”的克拉运河,陆桥同泰国民众长期惯信的风水理论更加不冲突,政治汇集弹性更强。

五是经济效益明显。陆桥建成后将直接促进泰南两地经济交流,对推动区域发展大有裨益。

以上各方面均极大增强了泰南陆桥的可操作性,为其批准与建设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

尽管泰南陆桥相对克拉运河更容易实施,但作为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它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

第一,成本仍将非常高。仅仅两个深水码头的建设以及90多公里的陆路运输通道,总投资就可能高达数千亿人民币,对泰国国库的压力很大。

第二,运营效率难与水路比肩。相比海运,陆路运输成本更高,通过率更低。两个码头装卸的多次中转也会增加时间成本。

第三,南部地区的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尽管范围更小,但泰南苏丹区的不稳定因素仍可能影响陆桥建设和运营。

第四,生态影响无法完全消除。两个大型码头的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海域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第五,技术难度不容小觑。跨国交通要道的建设涉及交通、海工等多个专业,工程难度较大。

总体来看,泰南陆桥虽然比克拉运河更现实,但作为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其可行性和盈亏平衡性仍需进一步论证。

2015年,中泰两国为克拉运河项目设计的PPT曾引起新加坡强烈不满,而泰国政府此次突然宣布将建设泰南陆桥项目,同样震撼了新加坡。

首先,尽管采用了陆路形式,但两个深水码头的设计本质上也将缩短亚洲多个港口与欧洲的航运时间。这对作为航运中心的新加坡来说,带来直接冲击。

其次,泰南陆桥有可能成为未来泛亚铁路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站。这意味着新加坡在亚欧陆路货运中的地位将被逐步抢占。

再者,陆桥建成后,中国的产能很可能通过这个节点转运至东南亚各国。这将极大影响新加坡作为区域贸易转运中心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泰南陆桥的概念PPT进一步证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已超出人们的想象,新加坡自身的辐射能力正面临重大挑战。

这无疑再次引起新加坡高层的严重忧虑。

与新加坡的忧虑不同,泰南陆桥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将成为中国在战略上极为重要的第三条陆路通道。

首先,马六甲海峡的“中国磁器患”使得中国对外依赖海运的战略崩溃面临显著风险。但通过巴基斯坦走廊和缅甸走廊等陆路通道,隐患并未真正消除。

其次,泰南陆桥作为第三条通道,地理位置优越,不在南亚和东南亚局势动荡的地区。其他两条通道发生障碍,它能成为重要的替代选项。

此外,陆桥建成后,将有利于中国做强在泰国南部的战略支点。这将给周边地区的海军和空军增加重要的后备基地支持。

而泰国政府的积极参与给予中国持续使用该通道的信心保障。

总体看,泰南陆桥对中国来说,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延伸,更将成为一个战略性的后备通道,极大提升国家战略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泰国   运河   中国   陆桥   新加坡   陆路   基建   航运   手绘   海峡   总理   地区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