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席式”补给是否喧宾夺主?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马拉松的补给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哈尔滨马拉松曾在补给站摆了八口大锅,除了当地特色红肠,还提供现煮的饺子、马迭尔冰棍。台南举办的古都国际半马,主办单位提供了酱爆猪肘和整只烧鸡作为供给,而这也只是补给“大餐”的一部分。

马拉松是一项对体能有着极高要求的运动。在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特别容易流失,在比赛路线沿途设置补给站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马拉松赛事中,补给站提供的食物以能够高效补充能量为特点,香蕉、能量饮料、能量胶、巧克力等便携易食,能够使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迅速恢复体力。

然而,现在的补给站似乎“卷”起来了,站内不仅提供补充体能的基本食物,还有各式当地特色美食,有肉有主食,甚至还有餐后甜点……马拉松补给站成了一部分参赛者眼中的路边自助餐供应点。有参赛者表示,面对美食的诱惑,何必辛苦跑步?“吃席式”补给渐成风气,因此有很多人质疑,丰盛的补给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

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加入马拉松赛事,各地举办马拉松比赛如雨后春笋,趣味性成为一场马拉松比赛能够独树一帜、吸引话题度的重要因素。马拉松由小众走向大众。完成一场马拉松是一项巨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其社交属性、可参与性都释放了强大的吸引力,鼓舞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参与。然而,在马拉松领域,竞争名次的“专业跑者”还是少数,大多数马拉松爱好者仅仅以体验比赛、享受健康生活为目的。因此,如何让这部分人跑得更舒服,提高比赛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成了主办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国外率先兴起的“服务体验型”马拉松比赛中,有赛事举办地因红酒闻名世界,因此在比赛中提供了红酒和生蚝等补给,成为全世界马拉松爱好者的一大美谈。如何平衡好赛事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是主办方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马拉松赛事尚未发展成熟的国内,以美食吸引更多观望者去接触、熟悉这项运动,无可厚非。

但丰盛补给带来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补给过于丰盛吸引报名者参赛,可能会导致体育竞技精神被稀释。一些选手希望有更多的补给站,以提高比赛的舒适度和完成比赛的机会,但过多的补给可能会降低马拉松比赛的竞技性。因为选手可以在比赛中不断地恢复体力,不必忍受长时间的饥饿或疲劳,而这恰恰是马拉松这类耐力比赛所考验的品质。

另外,“吃饱”并不是一场优质马拉松比赛必须给予参赛者的福利。从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角度而言,在跑步中感受到饱腹感,更容易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伴随着胃部不适,可能导致跑步速度下降,从而分散选手的注意力。对于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在跑步前、中和后,合理的饮食和补给计划非常重要,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腹感,才能确保最佳跑步表现。

也有赛事摸索出了新花样——如果参赛者成功抵达终点,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美食,以此来鼓励参赛选手坚持到底。马拉松+美食的形式,用好了就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不妨以更灵活的方式,让美食真正融入马拉松比赛。

这些争议与探讨,本质上是在维护马拉松比赛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竞技精神。补给站的设置应当在不损害马拉松比赛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健康性,使马拉松继续成为一项激动人心的运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臻儒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补给站   喧宾夺主   可能会   参赛者   参赛选手   趣味性   马拉松   丰盛   赛事   选手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