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高参”为上海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参考消息》10月19日刊发文章《“洋高参”为上海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内容如下:

西望外滩建筑群鳞次栉比,东眺陆家嘴天际线熠熠生辉。作为第35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市咨会)举办地的世界会客厅,迎来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30位国际顶尖企业家。经过疫情期间三年线上会议后,“洋高参”们重聚上海,通过上海这一重要窗口感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并为上海如何建设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国际大都市献出“锦囊妙计”。

“看得见未来的城市”

“汇聚世界智慧,促进上海发展。”这是成立于1989年的上海市咨会一直秉持的理念。每年金秋时节,来自全球不同行业的企业界领袖通过这个平台和上海市政府说说“真心话”,在提升上海工业附加值及软实力、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上海的发展出谋划策。

随着上海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这一会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申请加入市咨会的国际知名企业越来越多。30多年来,上海市咨会的成员由最初8个国家的12位成员增加到了今年的15个国家的43位成员和8位名誉成员。

2020年,欧莱雅集团董事长让-保罗·安巩成为市咨会的一员。26年前,欧莱雅在中国从零开始;如今,欧莱雅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美妆集团之一,中国也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市场占据很高的优先级,我们一直在投资中国市场。”安巩表示,“中国成为我们诸多新品的首发地。在中国首发时,我们往往会考虑上海市场。”

据悉,在今年市咨会的成员中,有9家成员企业近期在上海有投资计划,预计新增投资总额超270亿元人民币;有23家成员企业将参加第六届进博会,把最新产品带到中国市场。

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现场(王翔 摄)

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也是市咨会的新成员,但他对上海这座城市并不陌生。“由于工作原因,我在上海住过七年。这是一座让人看得见未来的城市。它的发展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快。”

邓明潇说:“充满活力的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因素最终让我们决定把百威集团的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提升城市活力和韧性

上海市咨会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探讨上海未来发展的“头脑风暴”。今年,在“变局与新机:建设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国际大都市”的主题下,这些国际商界精英争相抛出“金点子”。

城市的活力与韧性有很多维度,包括经济、社会、空间、基础设施、生态等。在与会者看来,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城市多元发展,上海全力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意义重大,既可以增强城市活力,也可以增强城市韧性。

2022年,上海发布了四个新兴领域的投资促进方案,包括数字经济、元宇宙、绿色低碳和智能终端。“这些新兴重点行业也是ABB当前重点发展的领域。”ABB集团董事长傅赛表示,企业可以与政府携手打造实验室,为未来产业培育和储备人才,并为高校提供科技转化和扶持。

傅赛还建议进一步利用好每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和工博会等重要平台,探索更多协同创新的可能。

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科创人才,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建议利用城市升级的机遇,在上海布局多个知识社区,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和文化配套设施,满足科创人才向往的生活方式,赋能自主创新发展,加快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自金融界的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董事长永井浩二提出,要利用好上交所的科创板,开拓渠道,让海外投资者能参与上交所科创板的投资,支持这些科创企业的发展。

“上海已经是一座富有韧性的城市,但这座城市仍然保持锐意进取,希望市咨会上的讨论能让上海更具国际吸引力。”安巩的话或许也代表其他成员的心声。

为“绿色转型”注入动力

在今年的上海市咨会上,“绿色转型”成为众多国际企业家频频提及的关键词。企业家们期待上海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表示,当前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这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蒂森克虏伯也将绿色转型定位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我们刚刚宣布设立减碳技术业务板块,整合风能、绿氢、化工、水泥方面的绿色关键技术。这些业务在中国均有开展,我们期望未来能在这些领域为中国的行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作出贡献。”他说。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认为,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先进制造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将助力上海释放更大发展潜力。他说,施耐德电气致力于通过自动化为工业赋能,并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清洁电气化的结合,推动中国产业迈向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

贝卡尔特集团董事会主席丁有仁认为,上海市咨会的所有成员企业都面临脱碳挑战,大多数公司有明确的战略和新技术,并引领着所在行业的能源转型。他建议上海牵头成立一个企业联盟,“凭借这些企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上海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的坚定决心,联盟的建立一定能提升新技术的开发速度,加快能源转型”。

法能集团董事长柯拉玛迪奥认为,向碳中和社会的转型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实现零碳转型可能会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地区及全球范围内引发一次新的经济奇迹。

“上海可以创建一个推广零碳转型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的赋能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合作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助力所有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实现零碳转型。”柯拉玛迪奥建议道。(记者:有之炘 杨恺 孙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海城市   上海市   韧性   上海   中国   成员   集团   城市   全球   国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