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篁岭:晒秋引客

果实缀满枝头时,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古村的晒秋农俗景观,也进入了最美的时节——辣椒、玉米穗、稻谷、绿豆……白米为底,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一幅幅赤橙黄绿交织的美丽图案,呈现在一栋栋徽派古建的楼顶上,让游客叹为观止。 曾经,这个“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虽然风景如画,却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180多户人家的村庄一度外迁到只剩下68户。 村民江春花还记得,那时候每户派一人凌晨起来,提着水桶在村里唯一的小池旁排队取水,一家人就靠这点水维持基本的生活,洗澡是一件奢侈事。一个家族18个人挤在100多平方米的老宅里,江春花说:“以前最苦的时候,过年买不起肉,就把南瓜当肉吃。” 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这个凋敝的村小组却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华丽“转身”。篁岭景区2014年试营业以来,由于资源独特,当即在诸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运营第三年接待游客数即突破百万人次。 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长江主题10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中,篁岭被列入“乡村振兴之旅”线路。它甚至还发起数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与法国、荷兰等国的名村同台对话。 十几年前,当地以“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的模式,对篁岭进行保护性开发。村民搬进山下的新住宅,村集体土地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让企业进行旅游开发与管理。 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最根本的目标是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篁岭景区的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村民不仅获得“短期收益”,还不断延伸着“长远利益”。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早在景区开发前,社会资本就投资1200万元,在山下交通便利、临近本村农田的乡村公路旁建设安置房和公寓,帮助村民搬出破旧的房屋,住进山下的新楼房,并返聘部分村民回景区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 另一方面,篁岭景区秉持“生态入股”发展理念,将村庄的水口林、古树等外围景观资源纳入合作,并将农民的梯田进行流转,聘请农户种植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村民由“庄稼户”变为“造景工”。 数年间,篁岭村从濒临消亡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至5.6万多元。 篁岭之今日,来自于持续不断的用心投入和经营。记者看到,100多栋明清古建,堪称徽派古建遗存样本;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乡俗乡愁。曾经残破的徽派古宅被改造成别具特色的民宿,山坡上的大片梯田种上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森林探险、峡谷漂流、露天温泉、灯光夜游等各种新业态不断推出…… 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分析说,拥有传统村落、梯田花海、水口古树等资源的篁岭古村,突破了乡村旅游开发“千村一面”的瓶颈。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篁岭通过推出‘晒秋’等一系列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品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吴向阳说,篁岭古村在挖掘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抓住文旅融合“牛鼻子”,在非遗文化整合等方面下足功夫,最终从“丑小鸭”变“金凤凰”。 (本报记者程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婺源县   水口   婺源   梯田   江西   景区   乡土   村民   乡村   游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