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立嫡立长”,与清朝的“择贤而立”,到底哪个更具优势?

古代流传着“多子多福”的谚语,无论是皇室还是普通家庭,迎接新生儿都是最值得庆贺的时刻。就如《诗经》中所歌颂的:“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然而,皇室的家庭关系通常比一般家庭更加复杂,因此,在儿子众多的情况下,皇位继承问题也变得复杂。在历史上,皇位继承主要有两种制度,一种是“立嫡立长”,另一种是“择贤而立”。明朝采用“立嫡立长”制度,而清朝采用“择贤而立”制度。那么,究竟哪种制度更胜一筹呢?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也经常成为历史学家讨论的焦点。尽管在电视剧中,它们通常呈现为相互对立的形象,但事实上,这两个朝代在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明朝强调恢复古代传统,而清朝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朝代,没有历史传统可循。因此,皇位继承制度方面的不同也成为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



明朝从建立之初就奉行“立嫡立长”作为皇位继承的核心原则。尽管朱棣曾一度违反这一原则,但最终他还是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并要求他的子孙也如此。即使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在战场上对待自己的次子时曾鼓励他,但在继位时,他仍将皇位传给“身体不好”的长子朱高炽。朱棣还早早地将自己的孙子带入北伐的行列,以培养他们的军事能力。从朱棣之后,虽然明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经历了一些争议,但最终仍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直到明朝的灭亡。



相比之下,清朝的“择贤而立”制度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曾引发严重危机。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第九子,尽管历史记载他为“贤明”,但又谁能断定谁才是真正的贤明呢?为了稳固皇位,皇太极囚禁了自己的兄弟,而其他兄弟也在背后争夺权力。多尔衮是唯一被放过的兄弟,但他的去世让局势更加混乱。康熙继位后,面对多个继承者,他纷繁册立太子,又废除太子,最终出现“九子夺嫡”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决定将制度改为“秘密立储”,即由皇帝私自决定继承者,废除了“择贤而立”的制度。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明朝的“立嫡立长”制度更适合古代的皇位继承。因为“择贤而立”制度实际上为每位皇子创造了一个机会,也为他们之间争夺权力提供了理由。而嫡长子继承制则简化了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皇帝是否“贤明”在他即位之前谁也无法确切判断,因此制度上的“贤能”并不是影响国家大局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明朝内设有强有力的内阁,皇帝的言论可以不受理会,因此只要皇帝或内阁中的一方具备能力,国家大局就不会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明朝   努尔哈赤   清朝   螽斯   贤明   皇位   长子   朝代   子孙   优势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