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六个区更名为龙门牡丹体现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研究

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牡丹花的原产地,洛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洛阳古称洛邑,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十三朝古都。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长达13个世纪,几乎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时间相等。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遗迹和文物,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史。

然而洛阳市目前的七个市辖区名却没有完全展现洛阳深厚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西工区都太过浅白,感觉就是没有太多文化基础的人所取地名,跟最有历史文化的神都洛阳身份不相符。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洛阳市的市辖区名应该重新研究,更名为更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称,从而展现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文化风采。

一、洛阳市基本情况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现辖7县7区,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48%。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5.2亿元。

洛阳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行走洛阳,读懂历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

洛阳是一座山水交融、古今辉映的优秀旅游名城。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伊、洛、瀍、涧、黄五水穿城而过,自古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现有A级景区66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30家。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面提升“河洛之源、礼乐之根、丝路起点”等文化品牌,持续擦亮“牡丹文化之都、文创艺术之都、剧本娱乐之都”等城市名片。

洛阳市是一座产业基础雄厚、加速换道领跑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洛阳,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中国第一”在洛阳诞生,奠定了洛阳在中国工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抢抓风口产业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规模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了农机装备、高端轴承、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400亿元。

洛阳是一座资源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的希望之城。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陇海、焦柳、郑西高铁等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十字型”高铁枢纽呼之欲出。连霍、二广、宁洛、盐洛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三纵三横三环”的高速路网加快形成。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民用机场之一,通航城市已达30个,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洛阳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现有一类航空口岸、二类铁路和公路口岸,是豫西地区出入境旅客集散中心和集装箱进出口集散中心。

二、洛阳市行政区划情况

洛阳市下辖7区7县共14个县级行政区,是河南省辖县级行政区最多的地级市。目前的市辖区数量高达7个,这在我国普通地级城市当中是比较少的,省会城市超过7个区的都不是特别多,河南省会郑州市的市辖区数量也只有6个。洛阳原有6个市辖区,与郑州相当,随着孟津与吉利合并设为孟津区以及偃师撤市设区以后,洛阳的市辖区数量便达到了7个,超过郑州。洛阳是50年代国内重点发展的重工业城市,伴随着城市发展,1955年到1957年,相继成立了涧西区、洛北区(老城区)、西工区、郊区和瀍河区。

1982年,配合洛阳石化厂建设成立了吉利区,该区位于黄河以北,原属于焦作市济源和孟州的部分辖区。这个区,属于因工业建设成立的飞地区,距离主城区很远,而且在黄河以北。

2000年6月,为了发展洛河以南区域,洛阳郊区进行了更名和辖区范围调整。这次调整城区数量没有变化,依旧是6个,不过除了吉利区外5个城区都进行了调整。涧西、西工、老城、瀍河分别获得郊区的部分乡镇,辖区面积向外扩张。洛龙区继承郊区,只剩下洛河以南区域,却成为洛阳发展最快的城区,成为洛阳面积最大、房价最贵的城区。

经过20年发展,洛龙区的农村基本都成了城市,洛阳城市发展又需要扩展空间。2021年3月,洛阳获得又一次城区调整,偃师市成为城区,孟津县和吉利区合并成为孟津区。

这两个区成立对洛阳发展影响深远,洛阳城市发展已经跨过伊河,今后主要向偃师区方向发展。孟津区成立后,洛阳城区横跨黄河,今后洛阳将加强与济源的融合,同焦作县区的联系也将加强。洛阳城区达到7个,成为近年来城市辖区变化特例,数量超过了很多城市。

三、洛阳市的市辖区名称由来

(一)洛阳市老城区

老城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东部和北部,位于洛阳中心城区中东部和北部,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老城区的人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经济相对不足,属典型的生活消费区和现代商贸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含32个社区居委会、11个行政村,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7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老城区常住人口为25.22万人。2022年老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6亿元。

老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北宋始设河南府城,金设“金昌府”。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洛阳市老城区以宋河南府城为主体,故称“老城区”。是洛阳古都现存风格最老的城区。

(二)洛阳市西工区

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总面积55.95平方千米,西工区下辖9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西工区常住人口为36.92万人。2022年,西工区实现生产总值552.6亿元。

古今兴废看洛阳,“六朝”存亡读西工。自西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在这里建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6个朝代30个帝王在此建都,历时达382年之久,全国五大都城遗址中的周王城和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均位于西工区。

为实现其篡权称帝的真正目的,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他委派官员到洛阳勘察地形并规划选址,决定在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区域内修建兵营。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洛阳老城以西大规模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所以就简称为“西工”,这就是西工区名的由来。

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驻西工,洛阳第一次成为河南省省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国民党中央党部设在西工。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驻西工,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省会。1956年3月,正式成立西工区。1958年12月,西工区与老城区、郊区邙山公社合并为政社合一的洛北人民公社后改称洛北区。1975年11月,市属各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恢复西工区建制。

(三)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总面积41.6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瀍河回族区常住人口为222833人。2022年,瀍河回族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8743万元。瀍河回族区辖1个回族乡(瀍河回族乡)、7个街道。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因古老的瀍河横贯其中且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瀍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中的“洛诰”篇云:“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记载周公营建洛邑曾在瀍水两岸考察占卜。《水经.瀍水注》云:“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县北有朁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

1953年瀍东回族自治区(乡级)成立;1957年7月,成立瀍河回族区筹备组;11月1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联动发展区。2000年6月,洛阳市区划调整,由洛龙区管辖的瀍河回族乡划归瀍河回族区管辖。

(四)洛阳市涧西区

涧西区位于洛阳市涧河以西,全区总面积8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77万人,下辖11个街道。2022年,涧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亿元。商代开始,涧西作为京畿禁苑。新中国成立后,属洛阳县第四区。1954年,改为洛阳市第四区。1955年,第四区改为涧西区。

因在涧河之西而得名。1954年国家选定涧西为工业区,次年7月18日涧西工业区基本建成,洛阳市设 “涧西区”。 涧西区因在涧河之西而得名。涧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之《禹贡》和《洛诰》中,伊、洛、瀍、涧四河并列,为大禹治水、周公卜宅之核心区域。涧河为洛河的第二大支流。

(五)洛阳市洛龙区

洛龙区是洛阳市的行政、经济、文化和体育中心,位于洛河南岸、洛阳城市区南半部,总面积约271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10月,洛龙区下辖13个街道、1个镇,157个村(社区)。2022年,洛龙区户籍人口56.5万人,常住人口72.4万人。2022年,洛龙区地区生产总值582.4亿元。

洛龙区居洛阳城周围之郊区,在行政上一直隶属洛阳管辖,其归属随洛阳归属之转移而变化。2000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现洛河南新城区开元大道中段。洛龙区北界洛河,南括龙门山,故区名取名于洛水、龙门山。洛龙区的前身是洛阳市郊区、洛阳县等。

(六)洛阳市偃师区

偃师区位于洛阳市东部,全区总面积668.58平方千米。偃师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全区常住人口53.96万人。2022年,偃师区地区生产总值481.9亿元。

周朝就设立了偃师县,1993年偃师县撤县设市,2021年3月撤销县级偃师市设立洛阳市偃师区。偃师区东距省会郑州80千米,西距古都洛阳30千米,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境内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207国道交汇贯通,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主干,以乡村道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伊河、洛河贯穿全境,并在此交汇。偃师区是客家文化的源头,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1995年,撤销偃师县,建立偃师市。西亳为商汤之都,即今偃师商城。

(七)洛阳市孟津区

孟津区素有河图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黄河明珠之美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地、令人向往的黄河明珠、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辖区总面积838.7平方千米,是洛阳市国土面积最大的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孟津区常住人口485987人。2021年3月,撤销孟津县、吉利区合并设立孟津区。孟津区辖4个街道、10个镇。2022年孟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亿元。

孟津夏为孟涂氏封国,因扼据黄河要津而得名。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1959年孟津县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2021年3月,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

四、关于洛阳市辖区名更改的设想与建议

(一)洛阳市辖区名更改的必要性分析

地名作为城市标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且频繁使用的信息符号。一个好的名字是一张名片,许多名人都有笔名,一个好的区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洛阳市有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建城最早,建都积年最长的城市。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洛阳的地名也是扬州历史的活化石。

市辖区地名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反映。洛阳市的市辖区名是洛阳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来源,它反映出了洛阳城市地理、历史、人文的特征,构建起一个历史丰厚、文化璀璨、自然宜居的洛阳城市文化形象,是洛阳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识别性元素。

因此,为了树立、保护、完善洛阳城市文化形象,应当在城市整体文化观的框架下对洛阳市的七个市辖区名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察、保护与规范,找到每个市辖区的历史地名保护与规范的平衡点。在规划市辖区新地名时,将洛阳的城市形象和历史底蕴作为重要的基础,创造出既富含历史底蕴,又充满人文气息,并且贴近生活的地名,让每个市辖区名都能成为洛阳城市文化一张耀眼的名片。比如洛阳市的城市名片古都(神都)、龙门石窟、白马寺、国花牡丹,与之对应的则应该是神都区、龙门区、白马寺区、牡丹区等。

(二)关于洛阳市辖区名更改设想

全国人民都知道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非常厚重,全国恐怕只有西安敢跟洛阳媲美历史文化底蕴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洛阳的几个市辖区名字都很俗气,没有什么文化品位,与十三朝古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匹配。比如老城区本应该是地理学和社会学的术语,是城市老城区的地理通名而不应该是区划专名,将“老城区”直接作为市辖区的专名,会让老老百姓产生误解。而且老城区作为专名有点随意、简单粗暴和不严谨。又比如涧西区、瀍河区、西工区等区名都太过漂白,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没有展现洛阳的文化底蕴。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洛阳市的七个市辖区中个别区应该更名,具体设想如下:

一是可考虑将洛阳市老城区更名为洛邑区、神都区。更名洛邑区的理由,是因为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公营洛邑,因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将洛邑立为京师,洛邑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西洛邑为周武王定鼎中原之地,周成王“宅兹中国”之处。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洛邑为都,是为成周。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到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更名神都区的理由,则是因为在公元684年,唐朝武则天改元光宅,也就是光大住宅的意思,同时将东都洛阳,正式改名为神都。自此唐朝的首都就彻底成了洛阳,而长安则沦为了陪都。所以神都是洛阳的专有名词,将洛阳市老城区更名神都区实至名归。

二是可考虑将西工区更名为周都区或王城区,理由是周朝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工区境内的现王城公园。西工区应该着力光大“王城”品牌优势,丰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将西工区更名为“王城区”。众所周知,西工区辖区现有以“王城”命名的王城公园、王城大道、王城大桥、周王城广场、王城路办事处等。西工区名称的历史不过90余年,更名为“王城区”,可以进一步丰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高西工区乃至洛阳的知名度。西工区的位置恰恰是在东周王城的遗址范围内,为了提高和宣传13朝古都洛阳(西工区受益更大)的历史地位,建议将西工区改名为王城区。这样不仅仅是名字大气,更能提高洛阳和西工区的历史文化品位,对外也能起到促进和拉动旅游的作用。

三是可考虑将瀍河区应更名为汉都区或问礼区、白马寺区,理由是东汉王朝曾定都于瀍河区东部的白马寺一带,现在洛阳市有汉都大酒店、汉都文化发展公司、汉都办公家具公司、汉都科技公司等。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贤,“孔子入周问礼”,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故事。东周时期孔子曾入首都洛邑问礼于东当时担任东周王朝守藏史的老子,在今瀍河区境内仍有孔子入周问礼碑。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将瀍河区更名为汉都区或问礼区、白马寺区就进一步提升瀍河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是洛龙区应更名为龙门区或牡丹区,理由是其境内有北魏时期刻凿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国花园是洛阳牡丹种植规模最大的牡丹观赏园,拥有洛阳最大品种牡丹园。园内牡丹品种达3000多个,花色5000多种,其中国色天香、贵妃醉月为国内首创。国花园不仅是牡丹种植规模大,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国际牡丹花会。而洛阳市国花园就位于洛龙区牡丹大道,因此应该将洛龙区更名为牡丹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洛阳牡丹的美誉度。

五是可考虑将偃师区更名为二里头区或夏都区,理由是偃师区境内有全国闻名的二里头遗址,此遗址乃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因此,将偃师区更名为二里头区或夏都区,能够更好地宣传二里头遗址,证明我国夏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朝代。

综上所述,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更加倾向于将老城区更名为神都区、西工区更名为王城区、瀍河区应更名为白马寺区、洛龙区应更名为龙门区、偃师区更名为夏都区。这样一改,洛阳各市辖区的名称将具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更浓郁的文化气息,更加符合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底蕴,临沂路提升洛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洛阳市   白马寺   孟津   偃师   回族   工区   洛阳   市辖区   古都   龙门   牡丹   文化底蕴   城区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