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过意不去:娶我女儿吧

前言

1811年,一个普通的农历八月初四,曾国藩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曾肇,便是这个家族求学创业的第一人。

祖父从儒学启蒙老师手中学成,决心自己办学堂,传播学问。于是找来儒学名师,创办了“崇实书院”,并亲自执教。曾国藩的父亲曾侗,则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祖父的事业。他在州城长沙创办了一所“利见斋”私塾,专门招收本地子弟入学读书识字。

一、六岁启蒙,父亲严格要求助长学习之心

1817年,6岁的曾国藩便在父亲的塾堂开始启蒙学习。小小年纪的他,天资一般,但非常刻苦用功。每天最早到最晚走的学生,就是曾国藩了。

放学后,其他孩子都玩耍去了,曾国藩还会留下来,在父亲的要求下完成额外的读书练字任务。起初,小曾国藩对此颇有微词,觉得父亲过分严苛。

但父亲耐心地告诉他:“读书识字乃百善之基,要想长大后高中状元,功成名就,现在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啊。”小曾国藩听后,豁然开朗,从此再也不敢懈怠,只埋头学习,时常忘午饭忘晚饭。

父亲严格的要求,促使曾国藩从小就建立起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每当别的孩子玩耍时,他都能静下心来读书;每当别的孩子外出游玩时,他都能在家中坚持练习字帖。就这样,在父亲的塾堂里,他认真学习,读了10年的书。

学业上,父亲对曾国藩的要求是最严格的。有一次,曾国藩反复练习一篇课文,还是背不熟。这时,一个身着夜行衣的小偷忽然翻窗而入,大声朗读了同一篇课文,竟全篇流利,一字不差。原来这个小偷就栖身在窗外,听曾国藩反复练习,也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了。

看着小偷离去的背影,曾国藩不禁自叹不如:人家只需听几遍就能背会,自己却花了数倍时间都未必成功。这说明自己确实“笨”了些,需要更努力才能追上其他人的进度。

这件事让曾国藩认识到,学习必须刻苦用功、坚持不懈,父亲的要求都是对的。从此,他再也没有抱怨过父亲给自己布置的额外作业。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父亲对曾国藩的要求太过严格了。但是,正是在父亲的悉心培养和严格要求下,曾国藩从小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品格。这成为他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基础。

二、两次会试失利,自尊心遭打击志气低落

10多岁时,曾国藩通过县试,获得了举人的功名。这对一个出生寒门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不易了。当时,科举考试对童生们是主要的升学途径,能够中举便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

但曾国藩没有就此满足。他立志要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争取进入京城当官。会试是科举中最高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竞争非常激烈。曾国藩为此做足了准备,先后参加了两次会试。

然而,好高骛远的曾国藩连续两次落选,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花费6年时间和心血,结果仍与入选无缘。一时间,曾国藩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整日里失魂落魄的,在家中郁郁寡欢。

其实,会试的失败在意料之中。当时的会试,千人角逐百余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很多考生连续参试数次才入选。但青年气盛的曾国藩,自尊心极强,失败于他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两次落榜,不仅严重影响了曾国藩的自信心,也让他产生了人生的迷茫。他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勤奋用功,就能通过会试,实现仕途梦想。但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原来事与愿违,仕途之路远非想象的那么顺利。

一时间,曾国藩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徘徊。是继续坚持仕途梦想,还是放弃读书职业,回家务农?他思前想后,道路愈发模糊。在这迷茫中,曾国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颓废和消沉。

三、新娘悔婚伤自尊,师父临时牵红线

注重教学的父亲看到儿子一蹶不振的样子,十分着急。他认为,儿子之所以失意,是因为学习和科举占据了太多时间,青春期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于是,他邀请曾国藩的启蒙老师欧阳凝祉先生来家中,商量给儿子说一门亲事,让他读书之余有个伴侣,也好互相鼓励。欧阳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性格活泼,擅长撮合门当户对的姻缘。

很快,欧阳先生就帮曾国藩说定了一门亲事。新娘是本地一户望族的千金小姐,教养良好、才华出众。曾国藩对这样的好姻缘也很满意,三媒六聘很快就整备好了,只待年底举行婚礼。

没想到好景不长,就在喜期将至之时,新娘的家人突然送来消息,说要取消这门亲事!原因是曾国藩连续两次会试失利,前途难料,不再适合联姻。新娘家认为,自己宝贝女儿的终身大事不能交给一个没前途的书生。

这对曾国藩是晴天霹雳。他本就因两次会试落榜而自卑消沉,这场突如其来的悔婚无疑雪上加霜,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欧阳先生也为难了,自己好不容易牵线搭桥,结果对方临时翻脸,实在过意不去。更要紧的是,他担心学生受此刺激,志气尽失,前途堪忧。

于是,他灵机一动,提议将自己闺中女儿许配给曾国藩。欧阳小姐是自己一手教导长大的,淑慧贤惠,相信定能成为曾国藩的良配。曾国藩也接受了老师的好意,很快就订立了婚约。

这场匆忙定下的婚事,日后证明是正确的选择。新娘欧阳小姐不仅才华出众、淑慧贤惠,而且处变不惊、淡然自若,成为曾国藩事业有成后的大后盾。也许,总有些看似不幸的事,最后却反倒是幸事。

四、三战会试破门槛,步步晋升剑及将相

解决了人生大事,曾国藩重新燃起了读书的斗志。他决心再战会试,争取通过。毕竟,两次失败不能代表一切。他还年轻,未来可期,机会总会给努力的人。

这次,曾国藩闭门苦读,终于在第三次会试中高中进士,如愿以偿。这对曾国藩是重大的鼓舞和信心恢复。原来,只要自己不放弃,仍有翻身的机会。

从此,曾国藩在仕途中步步高升。他先后7次获得提拔,从翰林院庶吉士做起,很快便升到兵部侍郎之职,深受皇帝信任。

之所以能够屡屡获得提拔,全仗曾国藩勤奋好学、治事精励的品质。每到新岗位,他都能迅速重整旗鼓,攻坚克难,展现非凡治理才能。

比如,担任学政后,曾国藩就致力改革弊病积习,办学因材施教,培养了大批人才;出任军机大臣后,他整顿军纪,筹划北伐,战功显赫。有些职位,曾国藩虽然只做几个月,却都能立下汗马功劳,深受赏识。

正是因为政绩卓著,才使曾国藩得以屡次升迁。10年间,他从小小翰林迅速晋身兵部尚书,堪称“十年七迁”,是当时官场少有的高速上升之路。这充分证明,曾国藩的成功没有偶然,全靠实力和努力。

五、大器晚成 果报,从不忘师恩传家风

及至功成名就,曾国藩也从未忘记父亲和老师的恩情。每逢节假日,他都会亲自回老家探望,给老师上门拜年。

尤其是对恩师欧阳凝祉,曾国藩格外孺慕尊敬。欧阳先生不仅教他读书识字,还在他最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欧阳小姐也成了他最贤惠的妻子。

每一次曾国藩回到老家,都一定会去拜访老师。即使权倾朝野,他见到欧阳先生也还是恭恭敬敬地叩拜行礼,从不摆长辈架子。老师感动之余,也由衷为有这样品学兼优的弟子而自豪。

这种师生情谊,也影响到曾国藩的子孙后代。他们传承曾家学术,也传承着谦恭谨慎、知恩图报的家风。直到今天,湘乡的曾氏后人都存有这份家学和传统美德。

其实,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有默默耕耘和浇灌的恩师。正如欧阳凝祉先生对曾国藩的悉心培养一样。感恩回报师恩,不忘本,传承家风,也是学子应有的义务和担当。这种美德,也将激励后人不忘报答社会,以德服人,造福人群。

结语:

曾国藩的一生,并非始终一帆风顺。他也曾遭遇挫折与不公。但是面对逆境,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次次选择重新站起,以更刚强的意志和更勤奋的努力,去面对人生的难关。

正如他后来所说:“学问固天资,功业要自强。”没有谁是与生俱来就万事顺遂的。唯有不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方能成就大器。也许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最终结局,但过程中依然要笃定前行,才最终无愧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欧阳   亲事   会试   媒人   新娘子   科举   仕途   过意不去   贤惠   祖父   当天   父亲   女儿   努力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