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到童年:耳闻目睹如何塑造我们的观念和价值观?

我们成年人在处理同一件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大相径庭,这种差异被人们视为“人的素质”。然而,这并非完全归因于个人素质的差异,而是由于人们的观念存在差异。

素质通常是指个人具备的做某事的能力和潜质,这些能力或潜质大多源于个人的天生属性。然而,决定一个人是否去做某件事的关键在于他们的观念。

许多成年人在做完某种不良行为后会产生“于心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感源于他们内心的观念。当面对某件事情时,有人会说:“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去做。”这一定与他们的观念相冲突。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

例如,当有人看到孩子落水时,他们会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事后,当被问及当时的想法时,许多类似的情境下救人者都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想就跳下去了。”他们说的是实话。因为在那种情境下,没有思考的时间,每多耽误一秒都可能危及孩子的性命。这种没有“想”就“行动”的内心动力就是观念。


观念是人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往往发生在“观”的同时或“看”的同时。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对其教育,对其讲道理之后才会形成。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孩子在听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经在形成某种看法。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声大哭时,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骂,而是安静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着他的哭一样,他看到这一幕后就会明白:自己这种故意哭闹对父母没有作用,以后他就不会再这样故意在父母面前发脾气。

如果孩子在年幼时生病,父亲或母亲会轻轻走近他身边,用温暖的手摸摸孩子的额头,轻声陪伴着他。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别人。如果某天孩子和母亲在街上遇到乞丐向母亲乞讨,母亲会默默地从身上找些零钱交给乞丐。这个孩子长大后面对乞丐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相反,如果父亲经常在家中采取暴力行为,这个家庭长大的男孩在处理自己家庭冲突时也可能有类似的行为。母亲如果经常对邻居破口大骂或对人骄横跋扈,其子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相关问题。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孩子会复制父母的观念和性格,模仿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和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是母亲,然后是父亲。一般来说,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父母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现出父母的善良和榜样。在谈吐中应该表现出文雅和谨慎,处理各种意外事务时应该做到有理有节。

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塑造孩子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甚至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时刻审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确保它们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并且与社会的价值观相符。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观念和行为产生质疑和挑战。这时,父母需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需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观念   耳闻目睹   言谈举止   价值观   乞丐   婴儿   童年   差异   看法   父亲   素质   母亲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