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和神圣化缠绕的秦始皇

在谈论历史人物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名声两极化,一部分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矫枉过正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是影视剧影响。

秦始皇

秦始皇的功绩就不多赘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功勋卓著,但名声长期都不是很好。残忍暴戾,贪恋美色,刚愎自用。

尉缭: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卢生: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贾谊: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主父偃:①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②务胜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饟,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伍被: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严安: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徭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

司马迁:①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②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65] ③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

关于这些坏名声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和文化冲突更多些,他并不是在单纯的评价这个人物,或者说有以讹传讹,不太公正。

首先是政治目的,很多文人名士在评价人物,尤其是帝王时都常常有提醒君主的目的,秦始皇名声大,朝代短,自然是臣子们谏言君主的最好例子

再来是文化上的一个冲突。众所周知,秦国是以法治国,法治大于德治,长期是以法独尊,虽然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也对儒家加大了重视,但成效不显著。当然古代的法治也不要太推崇,封建中君王意志大于法治。而汉代前期主要就是修养生息,对民众的管理上没有法家那么严苛,而自汉武儒家独占鳌头,德治大于法治。这种治国理念造成了文化冲突也是让人们对秦始皇这个统治者有许多的难以理解。

秦朝灭亡太早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秦国长期一直处于一个反派地位,张仪欺楚,秦昭襄王囚楚王,为了争霸做了许多诡诈手段,名声一直不太好。一般名声的开始扭转都是等到改朝换代时缓解,但到了秦始皇统一以后,许多政治上的改革搞得民心不齐,自己那更是天天加班滥用民力,那秦始皇对人的印象就直接被秦国的坏印象叠加了。而转折机会就是二代,那胡亥更是个人才,别说让他做好事,让人意识到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是功在千秋,他直接让秦始皇的名声直接被搞得更黑。

皇名月的秦始皇

那么在古代秦始皇有过比较中肯的评价吗?那还是有的,虽然抹黑的很多,但秦始皇毕竟是第一个全方位统一,还将郡县制彻底落实在全国的人。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到了现代以后,秦始皇的功绩慢慢被人重视,一些秦简的开采,使他的名声也开始出现了扭转,人们开始脱离封建理性看待这位帝王。

比如秦始皇从一个破坏环境的人到了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史记》

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曰:“可。——《岳麓书院藏秦简(伍)》

秦始皇因为母亲赵姬的影响,对于有才守节的妇女非常尊重,对于男女之间的风气也非常重视。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史记·货殖列传》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文饰过错说有理,夫死弃子再嫁人,加倍死罪惩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内外隔绝防范严,禁止男女犯奸淫,人人干净心要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有妇之夫淫人妻,杀死奸夫不算罪,男子礼仪有章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为人之妻若逃嫁,害得子女失母亲,都要教育使廉清。)

——会稽石刻

当然在名声好转的时候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秦始皇作为统治者,称的上是功勋卓著,称得上千古一帝,但他的一些缺点也不能下意识忽视。比如说在民生问题上,秦始皇虽然可以说比较关心,但完全称不上体恤百姓。灵渠的修建,长城的连接,骊山的陵墓,阿房宫的建造,几项大工程并非是逐步进行,大量的民夫征集极大的耗费了民力。这可能是很多皇帝的通病——急功近利,就是想把很多的事情在自己这一代搞搞完成。要是能有一个好的继承人继续他的伟业,休养生息,那秦始皇的名声也许就能好转很多。

综上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帝王,在两极化中他曾是暴戾的榜样,在现在他被吹捧成完美无缺,但他只是一个人,接受他的好与坏,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卢延光画的秦始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苍梧   秦国   秦王   史记   目的   诸侯   法治   名声   树木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