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倾家荡产的切糕,如今已“明码标价”,为何还是没人买?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一刀下去化腾崩溃,两刀下去建林流泪,三刀下去马云心碎!”

说起切糕这两个字,估计很多人都是避之不及的。

“切糕切糕,一切下去倾家荡产!”

这些年来,切糕的名声都已经坏透了,人们只要提起,就会想起强买强卖这几个字。

现如今,虽然说切糕的价钱已经“明码标价”了,但是为何还是没有人愿意买呢?

昂贵的“贡品”切糕:一车难以购得

2012年,湖南省岳阳市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事情。

当时,一位村民在街头购买来自新疆的切糕时,因价格问题与商贩发生了纠纷,引发了肢体冲突。

而双方在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商贩的切糕遭到严重损坏,据统计损失高达16万元。

这个天文数字立刻在网上走红,“一车切糕值16万”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当时就有许多网友纷纷调侃,这切糕不会是送给皇帝的贡品吧,怎么这么昂贵?

也有人表示,自己以前买切糕就常常被坑,价格高得离谱。

那么,这种来自边疆的小吃,价格为何这么昂贵呢?

切糕是新疆特色的传统甜点,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它主要是以面粉、糖、核桃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熬制、蒸煮、压制等工序后制成,且糕色泽丰富,味道香甜,是古丝绸之路上商队和旅人的补给粮食。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多样的口味和营养丰富的成分。

舞阳河畔的苹果、库车的葡萄、阿克苏的红枣,都可能成为切糕的“填充”,这些新疆特有的山珍,使每一块切糕都散发着浓郁的果香,让人回味无穷。

而切糕的高价格,也来自其原料和制作工序的高成本。

鲜果要经过长途运输,核桃仁也需从山间采摘而来,制作工艺更是复杂,面粉在大锅内熬制成糖浆,再加入各类原料拌合,用力搅拌到充分糅合,然后将糕糊倒入模具,利用石块等重物压制形成固体。

就这样连续压制两天,切糕才初具雏形,最后再手工切割成方块,可以说,每一块切糕都蕴含了匠人的心血。

然而,这种本属于新疆的民俗美食,却在进军内地市场的过程中激起了轩然大波。

一切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说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批新疆商户来到内地城市谋生,他们将切糕与其他特产一起带到了内地,并且开始在街头小推车上售卖。

一开始,切糕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民族风情深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朋友之间经常会互相介绍这种新奇的小吃,说是从新疆来的特色食品,做工考究,味道独特,很有民族特色。

也有不少人下班后三五好友结伴品尝,对那花花绿绿的切糕赞不绝口,而这些小推车就像移动的文化站点,让我们领略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

但好景不长,随后的一系列乱象使切糕的美名扫地。

强买强卖

据报道,一些商贩为牟取暴利,经常会使用强买强卖等不道德手段,盘剥消费者。

比如,有的商贩会故意切下过多的切糕,然后强迫消费者全数购买,有网友就曾讲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时,这位网友在某商场内想买一斤切糕,却被贩子直接切下了4斤。

这下好了,800块钱的切糕摆在面前,可把这位网友吓得目瞪口呆,而本想退货的他,却被商贩以“切下来就不能退”为由强行拦住。

就在两人争执之时,商贩的同伙也聚拢过来,态度十分强硬。

无奈之下,这位网友只能咬牙付了钱,然后领走了这4斤切糕。

还有一些商贩故意装作听不懂汉语,然后用手指头比划,让消费者自己猜价格,结果消费者结账时,发现价格是按每两来计算的,这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例如消费者要买一小块尝尝,商贩却硬切几斤强行卖出,而价格更是远远高于正常水平,一斤切糕甚至标价上万元。

更有甚者以团伙的方式来强迫大家购买,一旦消费者不买,就以威胁的手段强迫购买。

这些商贩经常会大肆宣传切糕的珍贵,声称每一粒核桃每一片果干都是上好的进口料,手工制作复杂考究,以此来支持其高价策略。

种种事情加在一起,很快就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有人质疑切糕的真实价格,认为它是被炒作上天的。

据新疆本地人描述,切糕的原料虽然考究,但大多是当地特产,不应价值如此之高,其制作工序也只是熬制、压制等简单步骤,不算非常复杂,也不完全是手工制作,而正常价格应在每斤5-10元。

还有人认为,商贩的宣传手法可谓“弄虚作假”,切糕不过是利用了人们对异域食物的向往心理进行哄抬价格。

可以看出,高价切糕并非切糕本身问题,而是商贩为牟利采用不正当手段所导致。

这些事情被曝光后,切糕的口碑瞬间跌到了冰点,人们对美味的切糕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

即使后来,切糕开始明码标价,但人们的抵触情绪并未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切糕后遗症”。

后明码标价,也无人再买

根据相关消息来看,切糕价格的骤涨曾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据报道,仅十年前,切糕的价格还只在每500克10元左右,属于大众可接受的价格范围。

但到了2011年,个别商贩就开始趁机涨价,价格直线上涨到每500克300-500元;据2012年的一则报道显示,一位消费者在新疆购买切糕时,仅一小块切糕的价格就高达1200元,几乎要花掉该消费者一个月的工资。

当这一消息报曝出的时候,这一天文数字立刻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一行为无异于敲骨吸髓,如今看来,1200元买一小块点心已属离谱,但在十年前,更多人的收入都不足以轻松支付这个价钱,这与商家的良心完全脱节,明显是在乘人之危谋取暴利。

所以说,切糕很快就成为了互联网“口水战”的焦点,众怒难平。

很快,“切糕”成为了当时的热词,无数网友都加入了批判切糕商贩的行列,他们给切糕商贩取外号“切糕刺客”,讽刺他们用天价切糕来残害普通消费者。

“一块切糕要我半个月工资”这样的言论四处可见。

在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切糕的生意迅速萎缩,曾经叫花子一般的切糕小贩再也叫不出一个顾客,只能黯然收摊,,而与切糕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纷纷下挫,开盘跌停的情况时有发生。

几年过去了,切糕的市场已经不如前,再加上在食品安全频出问题的当下,人们对切糕的质量也产生了怀疑。

2021年,一家机构对市售切糕进行检测后发现,部分样本中的细菌总数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最高的达到标准的近50倍,其制作工艺存在严重隐患,而对此监管部门也未采取有力措施,任由食品安全问题酿成事故。

据调查,现在大约只有15%的人还会购买切糕,其余的人直接回避,生怕再被“切糕刺客”坑一次。

如今,街头巷尾已经很难看到切糕小贩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明码标价的切糕店,这些切糕店会把切糕的单价明确写出来,有的还引进了电子秤和收银系统,让顾客清楚自己买了多少钱的切糕,不会再被随意宰割。

但是这些明码标价的切糕,销量依然惨淡。

据店家反映,平时店里基本没有什么顾客,偶尔来几个外地游客也就买一小块尝尝鲜,人们对切糕的警惕心理,至今未曾消除。

在一些论坛上,不时还能看到针对切糕的负面言论。

有人贴出几年前的切糕门新闻报道,警示大家别再上当受骗,有人转发切糕的卫生检测报告,质疑其添加剂含量过高,甚至还有人直接在切糕图片上PS“毒药”二字,这也无形中加深了人们的负面印象。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应将切糕本身与不法商家混为一谈,切糕只是一种美食,本不该承担太多非议。他们呼吁消费者放下成见,给切糕一个重新被认可的机会。

然而对曾被“切糕刺客”坑害的消费者来说,内心的伤痕并不容易抹平,多年的负面记忆,已使他们对切糕产生了条件反射般的回避,就算切糕明码标价,也无法立刻重建公众的信任。

商家要想让切糕重回巅峰,恐怕还有漫漫长路要走,而价格诚信只是第一步,更需要通过科学卫生的加工方式,稳步提升切糕的品质和口感,逐渐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才能真正重新打开市场。

从切糕的沉浮,可以看到商业信任的重要性。

一旦丧失了公众的信任,哪怕明码标价,也难以重新建立。

希望从切糕的教训中,我们能汲取经验,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可靠的消费环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核桃仁   倾家荡产   新疆   商贩   考究   刺客   工序   消费者   内地   网友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