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公路总要翻修,而日本却常年如新?绝非技术不如人

文|小z

编辑|一纸青史

«——【·前言·】——»

“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通达是一个地区经济得以交互与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国的道路为何总是"花样翻新"?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逐渐以沥青路取代了水泥路,给城市带来了现代化的新面貌。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沥青路才铺设没多久,就到处开花,需要频繁翻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国日本的沥青路历久弥新,十年八年依然如初。

并非我国的沥青技术存在问题,而在于施工和维护过度依赖人工经验,且相关标准执行不到位。要让中国的沥青路也能长久如新,还需在设计、材料、施工、维护等方面下足功夫。

尤其是要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每一步严格执行标准,还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材料开发和养护技术上有创新突破,使我国城市道路既美观又经久耐用。只有如此,这些沥青路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致富之路”。

为何日本公路常年如新

日本的公路几乎全覆盖了沥青路面,这得益于日本在沥青道路铺设和维护方面的持续投入。

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使用国产天然沥青铺设道路。当时日本的天然沥青主要产自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油田,这种沥青含杂质多,路面铺设后不久就出现坑洼、龟裂的情况。

为了提高路面质量,1905年日本政府首次向英国引进了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但是简单套用英国的规范并不能完全适应日本的国情,考虑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日本技术人员对引进的英国标准进行了改良创新,制定出了更符合日本实际的沥青铺路方案。

这为日本在1911至1914年间启动的东京市区道路改造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在美国的援助下大量输入了来自特立尼达湖的优质沥青材料,同时积极学习美国的沥青道路施工技术。

在材料和技术双管齐下,日本的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到195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万公里。当时的公路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周边。

为了使蜿蜒的乡村小路也能硬化,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实施“农村道路整备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使乡野面貌一新。

到21世纪初,日本的沥青路面覆盖率已达98.9%,几乎所有的公路都是平坦光滑的黑色沥青路面,缺口仅存在于一些偏远山区。

日本还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分区域制定实施了适宜的铺装方案,确保各地的沥青路面质量。

但真正使日本公路常年如新的,是其在道路养护方面独树一帜的循环利用技术。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研究沥青混凝土的再生利用。

现今日本99%的废旧沥青材料都得到循环使用,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道路维修的成本,也减少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日本还会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路面质量。正因循环利用和持续维护的双管齐下,日本的公路才能常年保持最佳状态。

虽然日本国土面积不大,但其在沥青道路的选材、铺设、维护和再生利用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公路建设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的沥青铺设技术不如日本吗?绝非如此!

中国的铺路技术不但不差,在许多方面还领先于日本。只是由于国情和历史原因不同,中国的公路建设起步晚、难度大、资金紧张,才导致表面上质量不如日本。

但是,如果换个环境和条件,中国的工程师完全有能力建造出比日本还要好的公路。

首先,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公路总里程超过500万公里,这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要修建这么长的公路,光是所需的人力和材料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而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只有40万公里左右,相比之下投入的资源少得多。中国公路建设的难度和复杂度远超过日本。

其次,从地形条件来看,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气候复杂多变,南北跨度大,冬冷夏热,这对公路的破坏非常严重。

每年中国都要花费巨资对公路进行维修。而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气候条件对公路影响很小。日本的公路可以使用几十年都不需要大修。

中国的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公路以水泥和灰土路为主,这类路面抗压强度和寿命都不高,车辆运行很容易造成破坏。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开始大规模使用沥青路面。而日本很早就普及了沥青路面。这也是中日两国公路质量现状不同的重要原因。

就技术和装备来说,中国的铺路水平已世界一流。中国的高速公路设计制造能力在世界上也是顶尖的。

中国大量引进沥青路面的国外先进设备,也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现在中国的沥青拌合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很多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修建的高山公路,更是证明了中国工程师的超强实力。

可以说,中日两国公路质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基础国情的不同,而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铺路技术落后于日本。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资金和条件也将日益改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公路质量会赶超日本,到时候中国的先进铺路技术也必将让日本朋友刮目相看。

沥青马路的绝对优势

行车安全性

沥青路面表面粗糙,与轮胎之间摩擦力强,车辆行驶更稳定。即使遇到下雨天,也不易出现打滑或者溜车。相反,水泥路面过于光滑,容易积灰,一旦遇到雨天,灰尘跟雨水混合,很容易造成轮胎打滑。这在高速公路上尤为凸显,车速越快打滑情况越严重。

行车舒适性

沥青属于柔性材料,具有减震吸震的特性。车辆行驶时,能很好地吸收震动,行车噪音小。这让司机和乘客感到舒适。相反,水泥刚性路面无法吸收震动,噪音较大。

施工和维护

修建同等长度的沥青马路,只需几人和一台机器,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但水泥路面从准备到完成至少需要10多天。沥青路施工快捷,大大缩短工期。

长期投入

尽管初建成本沥青路面更高,但从长远来看,由于维护费用远远低于水泥路面,其综合投入成本反而更省。这也是许多国家选择沥青路面的关键原因。

结语

公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国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质量仍有提高空间。

我们不应轻视“疮痍”,而要继续努力,以人民为中心,建设让所有人安全便捷出行的公路网。


公路建设任重道远,中国梦还需努力实现。但我坚信,有人民的创造力和辛勤付出,必将修筑起连接祖国大地、链接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中国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日本   中国   公路   技术   公路建设   沥青   路面   道路   质量   沥青路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