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好校长筹资640万元:让残障儿童接受教育

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来临前夕,2023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新鲜出炉,10名优秀教师入选“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12名优秀教师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这22人是如何从湖南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仔细查阅,从中发现了两位“特别”的女性身影——她,以校长之力筹措资金640余万元,帮助400余名残障学生接受教育;她,坚持8万公里送教路,与父亲接力帮扶21名山区残障儿童。

特教老师的身份,让她们更加特别。本期,我们就来讲讲特教老师的特别之处!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雅婷 图:受访者提供

拍黄瓜、切胡萝卜、清炒莴笋丝……在益阳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烹饪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做饭的步骤。

柳佳,今年44岁,是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获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嘉奖,曾获“特教园丁奖”“中国好校长”“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今年9月,她成功入选“2023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9月6日上午9点,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迎来了课间操时间,他们随着音乐,做着并不整齐的动作。“刚开学,孩子们都忘了动作,有的还要老师手把手带着孩子做。”柳佳告诉记者,这正是特殊教育的特点:十次、百次、千万次,只为教会一个动作;昨天、今天、每一天、只为学习一个声音。

从事教育工作23年以来,柳佳为沅江市的残障儿童们的健康成长倾注着青春与热血。她所在的特校先后接收残障学生400余名,不仅实现零收费就读,还有30余名残障学生回到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35名残障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他们一定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筹款640余万元,她让学校焕然一新

为什么坚守在特校?柳佳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情怀。

1999年,柳佳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回到沅江当一名小学老师,但她心中关于特殊教育的火苗一直在悄悄生长。

2006年,辗转多所普通小学的柳佳来到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

但当时,学校持续的困窘让柳佳记忆犹新。“学校创立时,‘寄居’在市福利院的一幢三层小楼里。”5位老师40多个孩子,每年办学经费只有2万元。

到了2010年,柳佳接任校长,情况也没有好转。

该怎么办?柳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校盘活。

柳佳先找到沅江市电力局,减免了学校的电费,电力局还每年定期到学校慰问孩子们,送油、米、面和学习用品。

后来,柳佳又等到了一个机会:益阳市残联开展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听障儿童救助项目”,专门为学龄前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周期10个月,每个学生政府拨款12000元。

柳佳连忙赶去申请,得到的是对方的疑虑:“学校条件这么差,你们能做好吗?”柳佳坚定地说:“你相信我,给我10个名额,没做好,你不用给钱!”争取到名额后,柳佳和老师们格外珍惜这个机会。“项目结束后,我们的康复效果最好,市残联逐年增加了名额。”

柳佳


学校的运营,终于能喘过一口气。但学校真正“活”过来,是那笔2012年发放的“巨款”。

2009年,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中央专项投资对县级新建学校建设项目重点给予倾斜。听说项目可以申请后,柳佳开始组织起老师们自己做项目书。“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汇报,最后终于成了,申请到了国家共计640万元专项资金!”

项目批下来后,很少流泪的柳佳大哭了一场,“我们搬了新校区,换了新设施,感觉这么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2013年,她和孩子们终于搬进了崭新的家,在沅江市最繁华的商贸街,校区占地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  

她帮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

在新校区,康复楼正矗立在学校大门边上,一进去便是孩子们读绘本的地方。这栋楼承载着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

“学校为每一名儿童制定了科学完备的个训计划。”柳佳说,“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患有自闭症的关伟(化名)是2014年来到沅江市特校进行康复训练的,两年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成功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但不久,柳佳就接到了来自那家小学校长的电话,“问我能不能让孩子转回特校”。

细问下,柳佳得知了孩子的症结:不合群、排斥新环境。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环境的改变也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刺激。“有时老师叫学生做什么,只有他没有反应,时间长了,普通学校肯定会有教学压力。”于是,为了帮助关伟融入新环境,柳佳和老师们在每周五下午都会给他上个训课。

开学第一课,柳佳给特殊孩子讲绘本。


“我们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第一周,柳佳告诉关伟:这周,你要认识前后左右的同学,回来告诉老师他们的名字、爱好、跟他们说了什么。“等到关伟完成目标后,再慢慢让他认识全班的同学,这样他熟悉了新班级的环境,自然对老师的安排不会抵触了,也愿意讲话了。”

很快,又有新的状况发生。关伟有数学天赋,但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欠缺,“看图会说不会写”。柳佳和老师们又想了一个办法,用关伟爱看的绘本来引导,先说再写。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到了80多分。”两年后,柳佳去学校进行随班就读的筛查工作时,找到了关伟的班主任,“老师说孩子的成绩好,人际交往也不错。”

当然,对于学前康复的孩子来说,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上次,我们和一家超市合作,选择了人流量较少的一个时段,由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去购物,我们把需要采购的物品提前写在纸上,让孩子们寻找这些物品,然后再计算付款。”

柳佳说,重要的并不是孩子们的计算结果,“而是向家长传递一种信念:特殊孩子一样可以走出去,一样可以通过与人交往获得自信”。

让每个孩子能够自食其力

在“走出去”的孩子里,柳佳印象最深的是容平(化名)——一个听障、轻度智力低下的孩子能够远走杭州,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柳佳刚进学校时,容平三年级,爱拆东西。“电风扇、收音机,能看见的复杂的电器机械,他都要上手拆,拆完还尝试装回去。”因为这事,容平没少挨老师们的批评。“一被告状,我就把他叫来办公室,他也不觉得委屈,见到我就笑,笑完接着拆。”

后来,学校有什么新电器、设备,柳佳都会让容平来参观、研究。“他对机械的拆装和构造,真的有天赋和热爱。”意识到这一点,柳佳给容平母亲提过建议:“等毕业,送孩子去学汽修或者修理吧。”

毕业后,容平做过很多工作:纸盒厂、面条厂、粉刷工。“他告诉我,自己什么都不喜欢。”机缘巧合,容平跟着同村的朋友去了杭州,做清洗油烟机工作。“这下,他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一个月还能赚六七千元。”

容平的经历让柳佳看到了开展大龄特殊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学校有35名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但相比起总人数来说,这个数字仍有进步的空间。“一方面,我们继续对他们进行康复干预,另一方面培养他们适应生活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

2022年,柳佳在学校的培智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此就读和康复)开设了厨艺烹饪、创意手工、自理与家居、文明礼仪等走班制兴趣课程,根据学生智力程度、个体需求以及个人兴趣特长等,每周开课,每门课程由3名老师负责指导。

“我们的理想是,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一门手艺,最终能自食其力。”柳佳告诉记者,自己还打算招募擅长编织的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校教孩子学编织。“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着眼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是我和老师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编辑:依依

二审:艾沐

三审:欧阳灵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残障   沅江市   沅江   自闭症   特教   湖南省   特殊教育   校长   老师   儿童   孩子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