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要“成精”了,我擦了擦汗,它就把空调调低了

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时,有一个美好愿景,希望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做一些脏活累活,作为人类生产力的延伸。这让人们产生一个固有联想,因为那个经典IP里的Optimus(擎天柱),四轮车跟机器人是一个东西。(不知道马斯克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原来人们一直都在幻想这个未来,有一天,开一台机器人上路,会是什么样?


未来机器人上路丨图虫创意



未来,

开一台汽车机器人上路什么样?


大李开它上路的第一天。他开惯了传统燃油车,所以无实体键位操作后,他有点慌。智能助手感受出了他的窘迫,引导他说:“不如直接对我说,导航到某某目的地试试。”


路开到一半,大李擦了擦汗,自言自语了一句“好热”。智能助手主动跳了出来,询问需不需要为他调低空调?大李心想,这助手还挺“有眼力见儿”,连他想什么都知道。


半个月后,大李第一次开它载着家人自驾游。助手识别出副驾驶的身份,并生成了一份她可能爱听的一份歌单,在她“点歌”后播给她听。看着老婆欣慰的表情,大李心里很美......


很快,大李和智能助手成为“老朋友”。


智能助手把他的习惯“牢记于心”。它会在大李喜欢的电影上映前,问要不要为大李订票。


大李一三五要去接小李放学。平常的一天,大李一上车,语音助手就对他说:“除了要接小李放学,你的日历中还有一项,那就是去机场接爸妈。别忘了。但是我查到,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有车祸发生,路段十分拥堵。建议你先去机场。”


类似“抢答”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大李眼里,这台车不仅能自由移动,自然交流,更为惊喜的是,它能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就像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大李和它交互得越多,开得越多,它越能“理解”需求,越开越顺手。



车:好痒,要长脑子了


相信不少人满怀期待:“这样的智能助手哪里找?”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内容创作,游戏等很多领域看到了类似例子。比如通过分析网上数据,形成自己的逻辑大纲,AI生成一份符合主题要求的PPT,顺带把美工也做了;碰到与外籍同事开会别怕,AI同步翻译之时,还能把一二三重点圈出来。


甚至不依赖人类指导,斯坦福和谷歌一起做了个“西部小镇”。这里生活着25个AI,它们会生成自我导向的指令,比如一个AI想办party了,其他AI就会发邀请,然后相约协调时间,共同赴约。


这些看起来让AI有了思考、理解、逻辑、记忆等能力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呢?


现在AI已经深入了各个行业丨图虫创意



AI工程师们发现一个现象,随着模型的参数量越来越大,超过某个“临界值”的时候,模型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能力,比如像人一样思考和推理。


比如Google大模型测试基准里有一项任务,给出4个emoji问模型这是电影吗?只有参数超过100亿的大模型说,这是“海底总动员”,而其他更为简单的模型都回答错了。


因此这种随着参数量、训练数据规模增加,让模型性能出现骤然可见的提升的现象,被称之为“涌现”。


大模型是一个“处理器”,传统处理器是人工去编排电路,那么大模型是用神经网络去编排电路。神经网络是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功能的计算和信息处理模型。人类大脑有近860亿个神经元,它们不是“孤岛”,大脑靠着神经元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络,构成了支撑人类智能和认知行为的基础。


大模型的“大”,通常指参数。通过不断的训练,就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大模型掌握了一些底层的规律和结构,比如在语言,生物结构等方面,并且形成了独有的解读方式。


大模型借助“预训练+微调”的方式,预训练是为了让模型有基础的认知和逻辑,通过微调引导,让它知道如何“调用”已有的知识,更好地处理每一项任务。


如今大模型具备了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对比以前一个训练好的模型,就只能来做一个任务。大模型突破了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这是基础,因为人类用语言描述世界,从而建立了对世界的认知,这样AI得以执行各种各样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基于大模型的对话机器人能当“情感治疗师”;用AI大模型画画,差点儿抢了人类画师的饭碗;AI写的网文,情感丰沛,比人更新得还快;把会做数学题的大模型放进平板里,它直接来辅导孩子作业,顺便“挽救”了一个家庭。


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我们正在期待大模型上车之后,能带来一个多么智能驾驶和智能乘坐的未来。


更具未来感的智能座舱



许多车企都在为此努力了,10月17日,“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放了一段“极越01”的体验视频,并且也在畅想“大模型上车”后的美好未来—智能座舱将拥有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更多能力,这些能力将率先落地在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极越01上,极越01将成为目前最聪明、最懂你的汽车机器人。


车里的语音助手,

终于不智障了


极越01目前能实现,人在车外,就可以对它发号施令了。“Hi SIMO,把后备箱打开。”“Hi SIMO,把车门打开。”



人在主驾位置可以免唤醒使用语音,其他座位也能唤醒后的一段时间内发出更多指令。试问一下,谁没有被车外堵车的喇叭声吵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叫了语音助手几遍也没反应。现在好了,不需要重复唤醒 ,你可以一连串给它多个指令,多快它都接得住。


如果同行四个人,各有各的需求,分别想要查导航、调座位、听歌、开空调。这些要求一股脑抛给SIMO,它有区分四个音区的能力,可以挨个执行指令,应对自如,而不是像有些“人工智障”一样直接被“气到”。“我不理解,对不起,再见。”

视频加载中...

”四路同说“测试在35秒左右


开到隧道、地库、山区等弱网或断网环境,SIMO能做到离线语音交互,你不用担心没了网络信号就没法调用语音助手了。


外面下雨,你顿感闷热,对着副驾驶的窗户说:“打开那扇窗。”副驾驶的窗户开了一条缝,SIMO附上一句温馨提示,“外面在下雨,我先开了条缝。”这简直太贴心了。

视频加载中...

其实类似的多模态交互能力,极越在”大模型出圈“之前,就在对其做研究。也就是说,极越的工程师们花时间所做的技术,演进方向越来越接近大家所认为的未来趋势。


关于极越01的语言交互功能,果壳的小伙伴跑到了合生汇展台特意用方言“刁难”了一下SIMO,看看下面果壳拍的视频吧。

视频加载中...


当然“大模型上车“这一美好愿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需要迭代时间。


也有一个前提,车企们是不是为此做了准备。


如果类比手机,智能座舱想要智能化体验好,先得内核强大,也就是搭载什么样的智舱芯片。对比极越01搭载的高通8295芯片,是目前主流座舱8155芯片的8倍。基于8295芯片,极越01能实现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离线时,语音识别快至500ms,端到端响应速度在700ms内。8295芯片首次完全启用双NPU(神经网络处理器),AI算力为60TOPS,为大模型“上车”提供了算力基础。


极越01车辆路跑


除了车端算力,百度建设超算中心,为在云端训练大模型打基础。如果把算力比做“肌肉”,智能汽车还需要“大脑“,算法就是大脑。百度计划将百度AI能力,比如文心一言大模型,在未来作为底层能力赋能给极越01。


以及在极越01整车架构上,也从最初就在思考,如何更加智能化一些。


比如极越01做了一个功能,它会监控到车后有自行车驶来,并且判断出你可能要开门的意图,给出你来车的警告,或是不让你开门,避免了“开门杀”。看似不难,却要打通“智舱”和“智驾”系统。如果把整车上功能系统,计算模块比作一个个器官的话,协同起来,整台车才有了“生气”。


极越01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打造的智能化架构JET,融合了电子电气架构(EEA)和整车级操作系统(SOA),让底层硬件,AI软件能力,和上层功能、应用高效贯通起来——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机器人。这些都是极越为以后大模型上车,和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未来,所做的基础。


现在,极越首个“BEV+Transformer”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目前已在上海外滩、陆家嘴等“闹市”道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汽车机器人极越01也将于10月27日正式上市发布。汽车机器人的时代正在来临。


极越01


功能车时代,停车位置过窄,你不得不弯腰钻进车内,现在对它说一句:“hi,SIMO把车开出来。”它就能把自己挪出来,这就是汽车机器人的魅力。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未来   座舱   汽车   机器人   语音   助手   模型   人类   空调   能力   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