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创中心引领下的智慧香港

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在全球推广。香港为了积极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生物医疗科技等新兴优势产业,于2020年发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聚焦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6个领域引领智慧城市建设,让全社会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为生活带来的变化。2022年底,香港为引导全社会共同实现国际科创中心的目标愿景,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作为科创中心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各全球城市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与投入。近年来,香港整体科技创新环境愈发优化,量质齐升,在科创基建、汇聚人才、推动研发、支持初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结合“政产学研”各方的努力,为科创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科创的国际排名上看,《2021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1指出,香港“人才准备程度(Readiness)”全球排名第一;《全球数字竞争力排名》2指出,2021年和2022年香港在“科技(Technology)”维度的指标表现分别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此外,香港已经有5所大学位列全球前100名3

香港科创发展概况

来源:《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网站

2022年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提出,到2032年,香港将整体形成热烈的科创氛围,蓬勃盎然的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主要包含以下具体目标。创新科技经济发展方面,提升初创企业的数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领先的初创企业培育基地;持续吸引本地和海内外的风险投资,成为全球科技初创企业融资的首选目的地;持续吸引新经济公司,成为全球新经济产业首次公开招股的主要市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完善科创生态链,上中下游互相促进,上游科学技术突破成果丰硕,中游成果转化能力日渐成熟,下游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科技产业先进研发中心和中试转化基地。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人才高地,汇聚本地和海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顶尖的科创领军人才共建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香港科创发展愿景参考指标表

来源:《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

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及实践为其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底,香港发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明确提出拥抱科创,构建一个世界文明、经济蓬勃、生活优质的智慧香港,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公开引导,确定了未来5―10年香港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其中包括让市民的生活更愉快、健康、聪明及富庶,让长者及青年人得到妥善照顾,让企业可利用香港友善的营商环境,让大众对社会更有归属感,让香港更环保,保持城市的活力、效率和宜居性等诸多方面。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明确指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目标是利用创新科技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提升城市管理成效、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提升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效率和安全;提升香港对全球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鼓励不断的城市创新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持续迭代更新的智慧香港

从智慧城市内涵来看,是指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中人与空间的感知、引导人的行为,并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化、智能化配置,从而提供均衡高效的智慧生活服务,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治理需求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每个城市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和建设重点都不同,且可能涉及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数据信息。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概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一个从数码到智慧、从“自下而上”到“上下结合”的探索实践过程。

“数码21”:智慧香港的雏形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下简称“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数码21”资讯科技战略。“数码21”作为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的发展蓝图,曾三度修订,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在数码互联的新技术发展趋势下,加强香港资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持香港在资讯科技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2001年的“数码21”战略更新中,香港特区政府提出香港早已为应用资讯科技建立基础,致力于把香港发展成为一个链接世界的、先进的电子商务社会和数码城市。由此,电子商务社会的概念首次融入其城市发展理念之中。中国社科院徐斌研究员指出,这是由于香港回归以来,大量制造业迁至内地,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批准了一个公有知识产权授权实验计划,试图将政府资讯科技系统的知识产权授予承办商,从而进行成果转化用于商业用途。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再次修订了数码城市的发展策略,重点是提升香港本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巩固香港作为领先数码城市的地位,引领数码城市发展从经济发展转向城市服务,推广创新科技用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2010年,香港全面引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当年香港财政司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即表示政府将多管齐下推动5G网络在公用服务中的发展和应用,引导各类公、私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全港的通信网络和传输能力。2014年,香港创新引入无线及跨平台技术、云端运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科技,香港特区政府再次修订了“数码21”资讯科技战略。为了顺应全球趋势,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期待,香港特区政府委托IBM公司制定了资讯及通讯科技的发展蓝图,以“智慧香港、智优生活”为目标,运用新科技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为公众提供贴心易用的电子服务。

绘制蓝图,迈向智慧城市

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将香港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利用科创来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市民生活。当年发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明确了香港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关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等6个领域,并对香港诸多正在推行的应用程式进行整合更新。

2020年,香港特区政府更新发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在深化6个领域规划策略的基础上,优化和扩大了香港城市管理工作和服务等相关内容,增加了应用建筑信息模拟系统、优化智慧旅游平台、设立法律科技基金、开发交通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推行智慧乡村先导计划等;规划策略由原来的76项更新至130多项。

发力科技创新,建设智慧香港

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香港智慧”作为国际科创中心发展四大方向之一。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建立了智慧城市网站(www.smart-city.gov.hk),提供实时的城市运行数据,定期更新智慧城市策略的建设进度。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城市运行的基本状况,也可就相关策略及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有效支撑后续智慧城市蓝图迭代更新。

香港国家科创中心发展方向及重点策略

来源:《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网站

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发展导向

2020年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面向科创经济的智慧香港

201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28430亿港元,其中,57.4%来自贸易及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旅游等行业。2020年,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引进并测试金融科技的创新项目。在面向科创经济的智慧香港建设过程中,香港将持续通过创新科技强化金融科技、智慧旅游、法律科技等支柱产业,推动研发和再工业化,促进创新及新经济的发展。

《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提出利用科技创新强化经济支柱产业,推动在贸易融资、跨境联通及保险单认证等领域应用创新技术。例如:2021年10月已经完成的香港“贸易联动平台”与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试验初期阶段;继续监察银行业及科技公司开发和使用“转数快”等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情况;为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行政工作开发“积金易” 平台,推出“银行易”简化远程开设银行账户、网上贷款及网上财富管理的流程。

在智慧旅游方面持续丰富旅客在香港的体验。在中环、佐敦、山顶、深水埠、尖沙咀和油麻地推出“城市景昔“”今昔”等虚拟影像体验项目;设置“旅行社资讯科技发展配对基金先导计划”;优化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智慧旅游平台(DiscoverHongKong.com)等。在法律服务科技方面建设网上争议解决平台,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网上争议解决平台等。

在推动研发和再工业化方面加强平台搭建和资金投入。建立重点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国际知名的大学、研发机构和科创公司,启动落户香港科学园的28家“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引导公司增加科技研发方面的投资,为企业符合资格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建设将军澳创新园的数据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2024年底在落马洲河套区完成与深圳合作建设的港深创新科技园。

在创新及新经济发展促进方面持续提高服务能力。更新创新及新经济发展的相关先行法律法规条文;实施“科技券”计划以鼓励本地企业及机构采用科技服务或方案提高营运效率;探讨使用新科技和新兴技术标准,对“商业数据通”等促进公司认证的应用进行概念论证等。

智慧经济发展导向

来源:《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

来源:www.smartcity.gov.hk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香港   智慧   蓝图   城市建设   特区政府   经济发展   数码   城市   国际   平台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