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獠牙形象”或与哪些文化有联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

9月15日,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的配套学术活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开幕。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以《三星堆青铜神坛上的獠牙神》为题,分析了跨坑拼对成功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出土于三星堆八号祭祀坑的青铜神坛上的小型青铜人像的“獠牙神像”。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侧面)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通高2.53米,由1986年发掘二号坑出土的铜鸟足人像、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以及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神像两足倒立,足朝上,神面,上下各有两颗獠牙。上方是铜持龙立人像,手持铜杖形器。

王仁湘特别指出,在这个铜杖形器的上半截,有一个圆筒状榫口,榫口上留有穿孔,他认为上面原来应当有接续的部件。王仁湘猜测,这上面或许曾有一个与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鸟相似的物件。因为在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鸟上,同样有着杖形器上的铆钉穿孔,且铜鸟立在圆座上,圆座腰部内凹有四圆孔,下为圈足,曾就有推测可能原本是套接在某器物的顶部。

如若真能拼对,王仁湘认为这就是一件龙头凤尾法器。“关于凤头龙尾或者龙头凤尾的创意,至少是从西周开始有的。湖北当阳曹家岗的春秋龙头凤尾漆棺画上,就有比较明确的龙头凤尾示意。而在东周时期,龙头凤尾的玉佩就更多了。”王仁湘认为,这也说明了商周时候,凤头龙尾这样的形象是有一致性的,“如果能够证实三星堆的凤头龙尾的青铜器能够拼接成功,那对反过来解释龙头凤尾形象的流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春秋龙头凤尾漆棺画(湖北当阳曹家岗)

另一边,出土于八号祭祀坑的青铜神坛的四方,也各有四个小型青铜人像。人像以“垂足而坐”的坐姿,端坐于小几之上,几下则是镂空圆形云台。在这四个小型青铜像的面中,也有“獠牙”的造型。

关于獠牙的形象,王仁湘认为最早大量出现,是距今约8000年的高庙文化。高庙文化以独特的白陶为重要特征之一。白陶上刻有的凤鸟、八角星和兽面神像的图案。就是在兽面神像的图案上,有着或方形或圆弧形的嘴,嘴中龇出的正是獠牙。

“獠牙崇拜在南北都比较普遍,北边和高庙文化差不多同时期的兴隆洼文化,再往后的仰韶文化彩陶上,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有獠牙形象出现。”王仁湘认为,这种上下各一对、上牙居内下牙居外的獠牙形象,其风格应该是有一定联系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獠牙   当阳   西南地区   文化   凤尾   神像   祭祀   青铜   人像   龙头   形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