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她26岁,抱着1岁的女儿上刑场,女儿后来成了国之栋梁

文 |古轩说史

编辑 | 古轩说史

1941年11月17日,一个女人拖着沉重的镣铐,顶着刺骨的寒风,怀里还抱着不满一岁的女儿,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刑场。

突然,特务一把抢过她怀里的孩子,扔到旁边的草丛里,恶狠狠的说到:

“你们共产党,不是向来为了革命,连孩子都不要吗?”

“那就让她冻死吧!”

草丛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她的眼里含泪,但是她的眼神却异常的坚毅,头也不回的走向刑场。

随着两声枪响,她的生命也永远停留在了26岁那年!

她究竟是谁?为何特务非要置她于死地?就连她的女儿也不放过,后来这个孩子怎么样了?

01

读书强国

她就是无产阶级烈士,陈惠馨

1915年,她出生在中国江苏淮阴县,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地方。

刘惠馨从小就展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聪慧和志向,自幼就怀着“读书强国”的梦想,这个愿望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1934年,她如愿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的走进校园时,她才发现,这些同学们都没有在忙于学业,而是在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爱国情怀在每个年轻人的心中燃烧。

刘惠馨也被这股热情所感染,但她陷入了困惑。自己的救国之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着她。

不过很快,命运就给了她一个机会。在当地党组织的引领下,她积极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秘密加入了抗日学联活动小组,开始了她的抗日救国之旅。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家危机愈加严重。

刘惠馨意识到,工业救国已经挽救不了如今“病入膏肓”的中国,想要完全根治,必须得刮骨祛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投身抗日救国的浪潮。她离开了校园,奔赴农村和工厂,肩负起抗日宣传工作的使命。

从那时起,刘惠馨便成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常客。她与农民、工人一起劳动,与他们分享着抗日的理念,用她的言语、她的行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通过讲故事,演戏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着抗日思想。

02

加入共产党

1938年,她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

与此同时,她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9年10月,她和相识四年多的校友马识途结为了伴侣。

结婚没多久,她就怀孕了

然而,怀孕并没有让她放慢脚步,她继续肩负多重职责,既主持特委机关工作,又为妇运、学运四处奔波。同时,她还兼任中共湖北恩施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等职务。

为了防止敌人动摇民心,她亲自编写了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小册子,如《革命气节教育提纲》、《党员须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她挺着孕肚,深入山区、田间,渴了就捧山间的水喝,饿了就啃干粮。她肚里的孩子似乎也异常坚强,稳稳地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为她日后跟着妈妈历经磨难仍能顽强的成长,成为国之栋梁,有很大的关系。

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她现在的身体本来就虚弱,她多次在工作中晕倒。然而,她的坚强和决心从未动摇。

同志们都纷纷劝她,让她多少休息一下,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休息休息啊。

可她却毫不在意,开玩笑的说:“他既然做了我的孩子,肯定不会因为这点苦就受不了,我得赶紧趁现在还没落到敌人手里,多为革命出份力。”

谁知她这话一出,没过多久,1941年1月20日,她就连同出生没多久的女儿,一起被敌人抓捕。

其实在敌特实施抓捕行动之前,她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是她为什么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其实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她就和丈夫商量好了,等孩子满月就把她送回四川老家,然后再重新回到湖北恩施开展革命工作。

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正当刘惠馨听从中央指示,准备撤离之时,却遭到了叛徒的背叛,得知这一消息,刘惠馨正准备立即离开,但是她想到身上还装着一些重要文件。

如果自己要是被抓住的话,这些机密文件也很有可能暴漏。

于是当务之急,她果断选择留下销毁这些文件,于是就错过了逃跑的最佳时机。

03

被捕入狱

最终刘惠馨还是没有逃脱,和女儿双双被捕入狱。

可怜的孩子出生,就要待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笼里,这些刽子手们还装出一副菩萨心肠,试图让叛徒从她嘴里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是都被刘惠馨巧妙的化解。

后来还派来叛徒,试图劝她归顺国民党

“刘部长我劝你还是招了吧!苦哈哈的跟着共产党,你等得到什么好处?还不如和我一样跟着国军吃香的喝辣的,可比在共产那的日子好多了!”

“我呸,不要脸的东西!别白费口舌了!”叛徒见刘惠馨始终都不为所动,便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敌人见来软的不行,于是就准备来硬的。

“你不怕死,难道你想让你的女儿替你去死吗?”正说着,便一把就抢过她的女儿。

刘惠馨意志坚定,就算是用孩子威胁,她也不会出卖党,出卖其他同志,她早就做好了和女儿一同赴死的打算。

敌人见刘惠馨依旧面不改色,气急败坏的把孩子高举过头顶,“你赶紧老实交代,不然我就把她摔死!”

刘惠馨知道,孩子敌人手里唯一的筹码,不会轻易把她摔死的,所以她依旧一言不发。

气急败坏的特务,见无计可施,只能压抑着心中的怒气,把孩子扔到地上,便离开了。

但是敌人怎会这么轻易地退缩,特务把刘惠馨拉到刑架上,软的不行,那就只能让你尝尝硬的了。

“让她尝尝我们的十八般刑具,我就不信,她的嘴能比我的刑具还硬,给我狠狠地打!”

特务拿着皮鞭一下接一下的抽打着她,很快,刘惠馨的身上就被打的血肉模糊,直到痛的昏死过去。

特务见她晕死过去,直接端起一盆冷水,朝她泼了过去。

“再给你个机会,如果你如实交代,我就放过你。”

虚弱的刘惠馨,依旧紧闭双唇,一个字也不说。

“好好好!既然你不说,那我就打到你说为止!上烙铁!”

伴随着一声尖叫,刘惠馨再度昏死了过去,耳边烤肉的“滋滋”声还在耳边响起。

见刘惠馨软硬不吃,敌人的耐心也被消耗殆尽,见不能从她嘴里撬出什么有用信息,于是决定把她处死。

1941年11月17日,刘惠馨怀里抱着孩子,在特务的押送下来到恩施城北郊长沙田集中营刑场。

随着枪声响起,刘惠馨惨死在敌人的抢下,牺牲在了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

那时的她,也不过才26岁!

04

她的女儿怎么样了?

马识途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但是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女儿的下落,

但此时他的处境也十分危险,由于内部人员的背叛,他的身份也被暴露,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只能放弃寻找女儿,紧急的指挥转移同志。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虽然一直处于危险之中,但是始终没有忘记寻找女儿的下落,因为他相信女儿一定还活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马识途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找女儿身上,但是人海茫茫,寻找了九年,也没找到女儿的线索。

1958年,马识途在去拜访自己的老上级钱瑛时,说道了自己这几年找女儿的经历,他当即向上级反应,于是寻找英雄后代的专项任务正式展开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恩施公安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女儿的线索。

原来当年刘惠馨牺牲后,孩子便被特务扔在了路边的草丛中,当时的天气非常的寒冷,估计要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被冻死。

也许是母亲在天上保佑着她,一名周姓村民在路边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婴,她当时已经被冻得嘴唇发紫,于是便把她抱回了家。

后来被工人吴有华夫妇收养,取名吴翠兰

如今吴翠兰已经长大成人,并且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且学的也是机械专业。

马识途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坐上前往北京的列车,见到吴翠兰的那一刻,他一眼就认出了女儿,她和她的母亲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父女俩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潸然泪下,现场的人也被这一温情时刻所感动。

为了感谢吴有华夫妇对女儿的养育之恩,马识途决定还让女儿用“吴翠兰”这个名字。

吴翠兰毕业以后,也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军人,投身到对祖国的建设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刑场   女儿   刑具   爱国   湖北   特务   叛徒   栋梁   共产党   敌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