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岁应征参军入伍,54岁担任福建省委书记,一生清廉,61岁病逝


导语:

宋德福,一个普通农民出生于1946年的吉林省德惠市,他的一生充满了清廉、担当与荣誉。在艰难的年代里,他坚守初心,成为备受尊敬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坎坷和荣光,是一个永恒的榜样,也是对清廉与担当的最好注解。

改写后的文章:

1946年,吉林省德惠市,一个寻常农家诞生了一个名叫宋德福的婴儿,他注定要成为一位备受敬仰的人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清廉与担当的传奇,一个生命中的闪光点,以及一个坚守初心的典范。

宋德福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这是他父母给予他最宝贵的财富。7岁的时候,他已经踏入了学校的大门,16岁时,他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毅然离开了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工人生涯。


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个担当,一个为了家庭责任而做出的决定。

然而,人生的选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1965年,年仅19岁的宋德福响应祖国的召唤,主动应征入伍,成为了海岛雷达站的一名普通战士。两个月后,他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共产党的邀请,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的才能逐渐受到关注。

在军队,宋德福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他的各项能力逐渐显现,升迁也迅速。从基层战士到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处长,仅用了7年的时间。1983年,他被任命为团中央书记,10年后,他获得了少将军衔,时年47岁。这标志着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从军队转向地方。

不论身处何地,不论担任何职务,宋德福都一直保持着坚守初心的原则,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与他一同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绝对清廉廉洁的官员。不论有多大的压力和诱惑,他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绝不与腐败沾边。

宋德福的清廉无私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不喝酒,却喜欢抽烟,但从来不接受别人完整的一包烟,总是和烟友一起“你一支我一支地递来递去”,从不“占别人的便宜”。唯一一次破例收下同事“送”过来的一包烟,还是因为那包烟是他们用他捐出去的稿费买的,但也只收了这么一次,之后的稿费还是让他们“自行处理”。

宋德福的生活非常简朴,他从不追求奢华。按照他的职级,办公室里可以配置两名秘书,家里也可以配一名公务员和一名炊事员,但他只留了一个秘书,家里两个都不要。


每到周末,他都会亲自和警卫员一起打扫卫生、洗衣服。

宋德福不仅要求自己守正道,还要求身边的人。他的妻子和孩子被禁止经商,家里不能办酒席,秘书也不能接受人的招待。即便生病,他也坚决不接受他人的资助。

2000年,年满54岁的宋德福被任命为福建省委书记。这并没有改变他对军队的深情。他特地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请他们不要忘记给自己订一份《解放军报》。这种对部队的深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

2007年,宋德福临终之时,他提出了他一生里唯一的一个请求,那就是他不需要花圈,不要大的场面,只想要穿上军装,盖上团旗,再把一条红领巾系在胸前。虽然按照规定,作为已经离开军旅多年的地方领导,他是不能穿军装的。


然而,组织最终通过了他的这个请求。于是,61岁的他如愿地闭上了眼睛。

宋德福的一生,是清廉与担当的生动写照。他坚守初心,忠于党的事业,无论职位多高,都保持了高

度的廉洁和正直。他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着对部队的深情厚意。

他的一生,是为人们树立的榜样,也是党纪政风建设的典范。宋德福,是那位证明“有德才有福”的人,他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宋德福的清廉与担当,是永恒的主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像宋德福一样的人,坚守正道,勇担重任,以清廉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书写出更多正能量的故事,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宋德福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廉洁与担当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德惠市   清廉   省委书记   吉林省   初心   福建   稿费   正道   军装   军队   秘书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