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盐粒也有大历史




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说明盐是通过煎煮海水提炼出的咸味结晶体。《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的“其东,水东流,注盐泽”,也说明盐和水密不可分。近日,不少人因海水被污染的恐慌而疯狂囤盐。但要知道,我国盐的起源,从游牧、农耕文明到当下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集井盐、湖盐、池盐和海盐为一体的丰富盐资源。据官方数据,仅“中国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的岩盐就够全国吃3.3万年。在此,笔者简谈古代盐史发展,感受盐所凝结的古人智慧与东方文明命脉。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是盐的出现。张银河《中国盐业简史》中考证,神农时代就有夙沙氏(亦称宿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据传黄帝时,仓颉造出“盐”字;舜帝时,首次出现了以盐为题材的诗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人们歌颂南风,因南风一来,盐便可“朝取暮生”,可解万民的忧愁和增百姓的财富。

其次是盐业的出现。我国古代盐业主要分为海盐、池盐和井矿盐。神农氏时代出现海盐业,《世本·作篇》中“宿沙作煮盐”说的就是此事;五帝时代有了池盐的生产,尤以山西运城的解池制盐历史最长。池盐成盐须借每年春夏之季南风的激荡,以促进池中含盐之水蒸发浓缩,使盐粒大量析出,上文所述的《南风》歌颂的便是池盐;井盐源自战国时期的蜀中,正是修都江堰的那个李冰“识察水脉,穿广都盐井”,使中国的井盐生产拉开了序幕。

盐成业后必有制和政。西周时,国家已开始对盐征税,并设“盐人”这一接纳贡盐的官职来“掌盐政令,以共百事之盐”(《周礼·天官》)。而盐法则首立于汉代,著名的“盐铁之议”(商议“统一管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一事)后,首下了禁止民间通售“私盐”的制令,即允许私人制盐,但运和销由政府把控。盐制和盐政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是民生发展的历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政府一面控制盐的价格,一面将盐税用作灾年的赈济。

古代海盐和井盐主要靠煎煮。战国鲁仲连《鲁连子》载:“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滔沙,虽十宿不能得。”神农时期的宿沙因煮海得盐的技艺被后人奉为“盐宗”,但这种原始煮盐法既辛苦产量又低。从东汉画像砖《煮盐图》可知,当时巴蜀等地的井盐是以“井火”(即天然气)煮出,通过下井采卤、木架输卤、煮锅煎烧、运盐等流程,以类似今天“流水线”的工作方法加快生产速度。唐代,“井火煮盐”法传到云南一带,樊绰《云南志》载:“安宁城中皆石盐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劝百姓自煎。”井盐逐渐成为我国食用盐的主要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

北宋词人柳永曾记录煮盐之辛苦。北宋专设盐铁司,又下分商税、都盐、茶、铁等七案,而大半生不怎么得志的柳永被派到舟山做了盐场的小监官。柳永在此写下《煮海歌》:“卤浓咸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煮盐工们片刻不得歇息,经过砍柴、生火、设灶煮盐的漫长过程后,才熬出晶莹如雪的盐。

经无数先辈不断更新生产技术,我国已成盐之大国,更有众多盐文化品牌,如“南风起,盐始生”的山西池盐,“淮盐出,天下咸”的江苏海盐,“井盐自流,养生之饶”的巴蜀井盐等,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团结报 9月9日 8版




作者 _ 戚 舟

本期编辑 _ 黄昌盛 李艳鹤

核 _ 王恺强

监制 _ 浮新才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池盐   南风   井盐   岩盐   盐政   盐粒   盐井   盐业   山西   海盐   中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