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飞飞”,探寻亚残运美学文化

来源:【浙江融媒体】

(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亮相西湖断桥。记者 董旭明 姚颖康 摄)

竞技体育盛会如何展现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杭州亚运会到亚残运会,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始终闪耀。

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5天之际,我们从西湖边出发,寻找那些无处不在的亚残运会标识,开启一场亚残运美学文化探寻之旅。

眼下,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俨然是街头巷尾最闪耀的明星。断桥边,新上岗的“飞飞”展翅飞扬,成为西湖景区一道新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街边墙上,贴着各种运动造型的“飞飞”,乒乓球、射箭、轮椅网球、坐式排球等亚残运会项目被“飞飞”用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定格,展现了亚残运会每个单项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

作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飞飞”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青鸟,融合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企盼。从“飞飞”双翼延伸到脸颊的是良渚文化标志纹,扬起的翅膀展现了力的美感。其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李洁说,希望通过展翅欲飞的状态,展现五千年古老文明在中华大地的崛起,也希望“飞飞”能给亚残运会的运动员带去快乐和勇敢。

如今,从良渚飞来的“飞飞”穿越历史,带着希冀与我们每个人邂逅。李洁表示:“‘飞飞’的第一个‘飞’,寓意天高任鸟飞,代表着人类社会包容、尊重、友爱的良好氛围;第二个‘飞’,体现的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

在大街小巷,亚残运会会徽和口号,总和“飞飞”相伴出现。

从断桥一路往北走,公交站的背景牌上,亚残运会会徽“向前”和口号“Hearts Meet, Dreams Shine”(心相约,梦闪耀)映入眼帘。

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运动员勇往直前,10条半弧形的线条勾勒出赛道,由紫到红再到黄色渐变,下方是举办城市名称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杭州亚残运会会徽的整体格调、色系与亚运会会徽相一致。其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正达说过,这样的设计恰是展现了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在同一个赛场和赛道,体现了体育运动中所有运动员的平等。

“心相约,梦闪耀”的口号也与亚运会主题口号在核心内涵和整体风格上和谐呼应,意在传递平等尊重、相知相融、携手圆梦的人文情怀,承载着残疾人战胜困难、完善自我、创造幸福的期盼。

(图为杭州亚残运会奖牌“桂子”。 杭州亚残组委供图)

如今,在全省各地,亚残运美学文化标识随处可见,亚残运会的赛事氛围日益浓厚。

记者采访中遇到一位抢到亚残运会赛事门票的大学生,她的背包上挂着“飞飞”的挂件,计划接下来去看一场盲人门球的比赛。提到亚残运会的系列文化标识,她说印象最深的是火炬“桂冠”,“前两天看到火种坐高铁来杭州,觉得很新奇,搜了一些资料发现,原来背后的文化如此深厚。”

从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出发,这支流线型身姿、通体月桂黄和虹韵紫交相辉映的火炬由此诞生。仔细看,火炬“心脏”位置嵌入了玉琮形象设计,显承上启下态势:向上共生,点滴星光迸涌金桂华浪,铸就炬冠;向下延伸,绵长文脉散发智慧之光,汇成炬基。

与火炬一脉相承的,还有亚残运会奖牌“桂子”。“山寺月中寻桂子”,从取名开始,奖牌就蕴含江南意境和浪漫色彩。把良渚玉璧与桂花相结合,“桂子”将在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为所有参赛运动员送去美好祝福。

奖牌上,灵动飘逸的桂花飘撒在亚残运会会徽周围,每一粒洒落的桂子就好比残疾人运动员奋勇向前、挑战自我而获得的一枚枚奖牌,也代表运动员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绽放生命的运动精神。玉璧也是设计团队开始就选定的意向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与奖牌结合有珠联璧合之意,寓意中华文明和合与共、和谐共生,象征着亚洲多元文化的交融。

历史长河奔腾,文化始终生生不息。中华文明迸发的生命力在亚残运会如繁花般盛开,并以各种形态活跃在当下的生活日常。

“我们都一样,载梦远航;我们都一样,永不彷徨;我们都一样,为梦闪亮。在生命奔腾的路上,往爱的方向,渴望远方,倔强成长,傲然绽放。”亚残运会歌曲《我们都一样》越唱越响亮。“两个亚运,同样精彩”,这首歌寄托了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勇敢追梦的心愿。词作者应忆航告诉记者:“残疾人运动员站上赛场需要经历更多挑战,他们的心灵是强大美好的,他们和健全人一样都渴望梦想,想要勇敢飞翔。希望歌曲能唱出广大残疾人在社会关爱下跨越重重阻碍、扬起风帆自由歌唱的心声。”

此外,《最棒》《共同的荣耀》《生命的力量》等为亚残运会谱写的歌曲,也在被传唱。悠扬的歌声,触动着人们心底深沉、柔软的情感,为亚残运会注入力量。

电影、展览等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都让亚残运会的文化内涵愈发深厚。历时5年拍摄,记录多位浙江残疾人运动员训练、生活、拼搏的纪录电影《水让我重生》即将上映,以期为出征亚残运会的运动员呐喊助威;“超越与梦想”残疾人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正在举行,希望生动展现亚残运会拼搏奋斗的精神……

这场亚残运美学文化之旅,远没有结束。记者一路走来发现,亚残运会的文化内涵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日常。我们期待着,10月22日亚残运会闪亮登场后,再共同续写更加丰富精彩的亚残运会故事。

潮新闻 记者 沈听雨 姜晓蓉

本文来自【浙江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西湖   文化   会徽   断桥   杭州   奖牌   亚运会   残疾人   美学   运动员   口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