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九位,明朝卢象升

【卢象升,明末名臣,抗清名将,世称卢忠肃,当然,卢象升可能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忠肃这个谥号是清朝给他的,明朝给的叫忠烈】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卢象升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没记错的话,多年之前岳飞曾经在宜兴这里驻军,所以说这里人杰地灵一点儿毛病没有。

史载,卢象升这个人,肤色很白,人也很瘦,但是……力气特别大,你能想象吗?一个白面书生,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是他居然拎着百斤重的大刀练武!】

【少年时的卢象升,非常爱读书,除了四书五经还喜欢看兵书,当然,这只是书生的基操,没啥奇怪的。

然而离谱的是,他居然还喜欢骑射,武艺超群,这就没天理了,要不说人比人气死人呢!这天赋实在太强了。

因为天赋出众,天启二年,即1622年,22岁的卢象升顺利考中进士,初任吏部主事,随后不久升任员外郎,最后任大名知府。

就这成绩,就这速度,徐渭看了得哭,范进看了得崩溃,太没天理了!】

【崇祯二年十月,即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借道蒙古,从喜峰口寇关进犯】

【皇太极寇关进犯,一路打到北京,估计崇祯当时都是蒙的,这咋还进来了?合着朕每年花这么多银子白花了?

但人都进来了,当下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得先搞定外面那姓皇……呸!是那贼酋在说。

崇祯毕竟不是赵佶那软蛋,干不出丢下国都逃命的事儿,他选择了坚守,并广发勤王诏,招天下之兵进京勤王。

当然,他可能也没想到,这次下勤王诏居然还有意外惊喜等着他】

【一旨勤王诏,云集天下兵!

按说勤王这事儿跟卢象升完全没有关系,毕竟他是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文官,握的是笔杆子。

但他不这么认为,相反的他觉得保卫京师人人有责,所以……身为文官的他仓促组织了一万多人,进京勤王去了。

估计他手下那些小吏整个都是蒙的,大人啊!您是不是忘了你是一个文官?您还长这么白,这么瘦,还拿着这么长的……大…大刀,好吧!是我多嘴了!

面对辣么重辣么长的大刀,小吏瞬间闭嘴了,就这样,卢象升领着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开赴京城。

还记得吗?几百年前,南宋覆灭前夕,也有一个书生领兵进京,他叫文天祥,书生于谦的偶像】

【不过,领兵勤王的卢象升注定要失望了,因为当他赶到北京时发现,仗早打完了,真就是去的时候好好的,回来还是好好的。

当然,仗虽然打完了,但国家正处于动荡之际,还是很需要精兵强将的,所以安排了人登记勤王军队。

然后……卢象升就出名了,毕竟文官领兵勤王的就他一个,想不引人注意都难,可能京城那帮京官们都傻眼了,这居然还有文官勤王的?

众人一合计,觉得这卢象升既然敢来勤王,兵也带得不错,那干脆就领兵算了,文官别干了,国家现在就需要能打的。

于是,卢大人华丽变身武将,正式开始领兵作战,开启了……被称为卢阎王的一生】

【1630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直白一点说就是练兵,由此,明末大名鼎鼎的“天雄军”隆重登场。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这兵源选择,整个天雄军里,人人沾亲带故,多半都是亲戚。于是……农民军悲剧了,砍死一个天雄军将士后,一群天雄军将士嗷嗷叫着冲上来就砍,挡都挡不住。

谁叫人家都是亲戚呢?你砍谁不好你砍我亲戚,弄死你丫没商量!当然,这还得领兵主将有能力,不然晚清时期曾国藩的兄弟曾国荃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这家伙学着卢象升的方法,组建了一支军队,兴冲冲去平叛,结果他手下那帮人不鸟他,临阵脱逃。

更因为军队里都是亲戚的原因,这一跑大部分人都跑了,搞得曾国荃当场就傻了,嘛!这剧情不对啊,不是说明朝卢象升就是这么干的吗?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兴冲冲的去,悲剧的跳水逃回来,曾国荃的经历让晚清一众名人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业,不能乱抄啊!】

【1631年,因政绩、品行突出,卢象升受到推举,升任按察使,照旧治军,这升官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

九月,因为曹文诏、洪承畴在陕西、山西境内杀人杀得太狠,农民起义大军没法儿活了,只能继续流窜。

然后这些人就流窜到了北京南部和河南北部的顺德、真定区域,头铁的遇上了卢象升,天雄军首秀完胜,起义军大败而逃。

1633年,这伙起义军又来了,还是一路奔到了北京,典型的记吃不记打,然后果不其然悲剧了,卢象升再次送了他们几场败仗。

毕竟这位猛是真的猛,不仅统兵作战厉害,连大刀也玩得贼溜,操刀子砍人那是半点不含糊。

起义军的箭射中他的额头,正常人可能就怂了,可卢阎王之所以被称为阎王显然不白给,顶着箭继续砍人,马被射死了就下马步战,反正就跟起义军死磕上了。

除了曹文诏,起义军啥时候见过这么猛的人?更别提这还是一个文官,打不过、骂不过,没辙了,只能撤退。

也是这一战之后,卢象升方才得了个卢阎王的凶名,阎王嘛!谁见了准得下地狱,就是这么霸道,因此也有人说卢象升这人脸很白、手很黑】

【1634年,起义军流窜到湖北,拿下了勋阳六县,勋阳知府蒋允仪毕竟不是卢象升,拿他们没办法。

无奈,崇祯特调卢象升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去接手蒋允仪的烂摊子,另外,崇祯还给卢象升派了个帮手,他叫陈奇瑜,也是猛人一个。

两大猛人联手,湖北境内的起义军彻底悲剧了,被撵得到处乱窜,不窜不行啊,慢了脑袋就没了。

乌林关、石泉坝、狮子山……卢象升打舒服了,湖北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起义军则是有些悲剧。他们大概挺后悔的,往其他地方跑不好吗?非要来见阎王,然后就去见了真阎王,俩字儿概括,造孽!】

【1635年,卢象升又一次升官了,右副都御史,接替湖广巡抚唐晖巡抚湖广,要说这时候崇祯对卢象升那真没得说,升官不停,权利也给得够多。

没多久后又让卢象升总理湖广、江北、山东、河南、四川军务,即大名鼎鼎的五省总理一职】

【总理五省军务,外加赐予尚方宝剑,可以想象卢象升当时是有多感动,当然,猛人感动后报答的方式比较特别,所以……起义军又又又倒霉了。

不久后,汝州传来起义军入寇的消息,卢象升听说后立刻昼夜兼程赶到汝州,然后……然后就傻眼了。

乖乖!整整三十多万人,遮天蔽日、连营百里,声势非常浩大,汝州城中那些个老爷兵直接吓坏了,百年承平,他们啥时候见过这样的大场面?

卢象升歪头看了看一旁吓得面无人色的地方军,摇摇头,得,这些人是不指望了,还得靠他一手带出来的天雄军。

看了看外面遮天蔽日的大军,再看看自己麾下数量少得可怜的天雄军,卢象升明智的选择了守城,脑壳不能打铁啊!就现在这形势冲出去就得凉凉。

卢象升又不是憨憨,怎么可能莽干?

这一守,好嘛,直接守断粮了,断粮三天,没吃的,咋办?卢象升选择了死扛,以身作则,三天时间滴水未尽。

人嘛!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将士们一看主帅都不吃不喝,瞬间心里平衡了,也不闹腾什么,间接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城里忍饥挨饿,城外起义却玩花了,今天找漂亮姑娘,明天喝酒摆宴,不像来打仗的,更像是来公费旅游的。

卢象升看后瞬间乐了,嘛!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活该你们成不了什么气候。

机会来了,打吧!人多不算啥,能打才是硬道理,所以卢象升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主动出击,强弓劲弩攒射不止,加上天雄军一顿猛冲。

然后高迎祥的军队直接炸营了,当然,这一战卢象升运气不错,高迎祥则是有点儿冤枉,毕竟是流窜嘛,大家都拖家带口的,谁知道这些家属会坏事儿?

前面正打仗呢,后面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吆喝着说大军败了,搅得人心惶惶的,那能不败才有鬼了。

一战,就特么一战,马贩子高迎祥攒了几年的家底儿,数万骑兵一次性就被报销完了,还没地儿说理去,只能仓惶逃离。

起义军哭丧着脸,天雄军则是喜笑颜开,嘛!终于能吃饭了,差点儿饿死,立刻就地用起义军的粮食大吃了一顿】

【1636年,鉴于朝廷大军老是跟在起义军后面撵人,哪里进了贼寇才往哪里调兵的事儿,卢象升特意上书劝谏。

毕竟贼寇往哪儿跑,朝廷才往哪里调兵这事儿实在有些傻,说直白点儿就是赶不上趟儿!

另外朝廷这军饷供应也实在让人无语,军队都特么开上前线了,军饷还没征好,军卒都是饿着肚子打仗。

这是平叛吗?这是玩命知道不?这是自残,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更可气的还有那些个宗室王爷,军队明明是去保护他们的,结果这些王爷抠得不行。

结果怎么样?城破了,宗室王爷直接全家被屠了个干净,就这智商,简直蠢得不行,搞得他们每次去都像给人送葬一样。

当然,这都不是最牛的,最骚的是平叛的军队因为经常饿肚子的原因,导致很多将士叛降起义军,为啥?因为起义军至少还有饭吃。

然后就进入恶性循环了,起义军越打越多,官兵越打越少,指不定哪天上阵还能见到以前的同袍,就问气人不?】

【奏章是递上去了,不过没人理会,崇祯是因为穷,那些大臣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吗?理那些干嘛?换个主子他们照样能富贵。

嗯,这话没毛病,然后这些个聪明人就跪了几百年,骨头软得非同寻常,别说不如女人了,太监他们都比不过】

【不久后,高迎祥这倒霉蛋又来了,话说这位的话,称他一声明末最强经验包那是半点毛病没有!

毕竟这位可是靠一己之力成功捧起了两位名将,卢象升、孙传庭,哪个不是刷他的经验包出名的!】

【高迎祥这次的目的很明确,沿着含山、和州一直往南打,然后进围滁州,这路线是不是很熟悉?对,当年朱元璋就是这么打的。

毫无疑问,高迎祥这是想要复刻朱元璋的成功事迹,目标也非常明确,打南京,和明廷划江而治】

【卢象升也不傻,看出了高迎祥的意图,率军昼夜兼程,接连收复含山、和州,终于在滁州撵上了高迎祥。

这次卢象升是真怒了,你打别的地儿他可能没这么愤怒,但南京那是什么地方?明太祖定都的地方,明朝重地,岂容贼寇放肆!

没说的,办他!这次卢象升连关宁铁骑都带了三千来,由总兵祖宽领着,加上威名远扬的天雄军,卢象升显然要发飙了。

滁州城东面五里桥,两军约架打了一场,然后高迎祥再次悲剧了,暴怒的卢象升领军直接打穿了起义军。

狂撵五十里,从朱龙桥到关山,起义军尸横遍野,死尸填满沟壑,滁水都被堵住无法流动,可想而知这一战有多惨烈!】

【高迎祥又逃了,嗯,毕竟还有一个孙传庭没捧起来,使命没完成,没这么容易死。

看了看暴躁的卢象升,高迎祥觉得还是山东的刘泽清比较好欺负,于是带着一帮残兵败将往北,到山东开展业务。

这次倒是让他算准了,刘泽清确实弱得不行,让他恢复了不少元气】

【高迎祥这支军队运气不错,但另一支起义军就比较倒霉了,先是在归德被祖大乐拦住揍了一顿,往开封逃的时候又被陈永福按在地上摩擦!

接着卢阎王又赶上了他们,会合祖宽、祖大乐一干人在七顶山又把他们围殴了一顿,老惨了!

当然,起义军毕竟是流窜成性,逃命天赋技能早点满了,没让卢象升一次性把他们全歼,而是逃了一部分出去。

卢阎王显然没想要放过他们,接着又派使者通知巡抚王梦尹、勋阳抚治宋祖舜,让他们依靠汉江拦住起义军。

同时,他还将祖大乐、祖宽分别派往汝宁、邓州,准备来个四面合围,把起义军全歼在这儿。

结果王梦尹、宋祖舜这俩能力实在有限,把起义军放跑了。这次起义军学乖了,往勋阳跑,钻山里躲着。

卢阎王还是没准备放过他们,准备率军入山逮他们,结果祖宽不干了!这可以理解,毕竟没听说哪家骑兵能进山溜达的。

接着副将王进忠部下发生哗变,罗岱手下也有很多士兵逃跑,为啥?还是因为没粮食,没军饷,士兵不干了。

卢象升无奈了,不是我不能打,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辙,他只好调派地方兵进山围剿。

效果嘛?不说差强人意吧,只能说毫无进展,那些老爷兵闲散惯了,哪里会打仗?】

【起义军进山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凡是有名有姓的义军头子全躲了,就藏山里玩躲猫猫。

卢象升和洪承畴都挺无奈,这人不出来就只能官军进山搜查了,忒麻烦,况且义军还比官军人多,打起来他们吃亏啊!

可不打不行,粮饷随时短缺,河南这地儿又闹饥荒,天灾人祸全赶一起了,不抓紧时间镇压了义军,以后这义军只会越来越多。

因为关宁铁骑无法进山,卢象升、洪承畴商量后便打发祖宽等人去陕西平叛,那儿不是有个关中平原吗?最适合骑兵发挥了。

随后,卢象升便带着天雄军进山了,这一入山,直像是踏进了蚁穴,漫山遍野的义军全炸了,被撵得到处跑。

义军炸了,天雄军可乐了,这特么都是战功啊,更别说打完仗还能回家,别提多舒服了!卢象升也在笑,由文转武数年间横跨数省平叛,这下子终于结束了!

结束了吗?别闹,这不过刚刚开始,义军这里确实微了,但清军又闹腾了,仿佛约好一般,义军一式微清军便来了。

从宣府、大同闯了进来,劫掠国都北京各地,崇祯无奈了,只能将卢象升调回来抵御清军。

接到旨意,卢象升重重叹了口气,数年之功毁于一旦,以后再想全歼义军却是没什么机会了】

【没办法,皇命不可违,卢象升带着天雄军就往京城赶,结果等他到达京城后,清军已经抢完跑了。

跑了?跑了!卢象升瞬间风中凌乱,我放着剿灭义军的大好时机回来,结果清军跑了,玩呢?

没办法,人跑了总不能再叫回来打一场,义军那儿趁这个机会也早溜了,两边都没得利,让人挺郁闷的。

针对清军从宣府、大同溜进来这事儿崇祯挺生气,因此立刻将卢象升按了上去,总督宣府、大同军务。

嗯,上一个负责大同防务的人他叫曹文诏,世间良将无双那位,可惜已经阵亡了,所以只能卢象升顶上了。

要说书生为将那不是庸才就是奇才,卢象升毕竟有治理大名府的经验,轻松搞定防务,顺带还屯田存粮食,工作效率没得说。

1637年五月,卢象升父亲去世,按常理卢象升应该回去守孝三年,可现在什么时候?狼烟四起,天下反覆,自然没可能让他回去。

何况杨嗣昌、陈新甲这俩也都在守丧期间,都没回去,所以朝廷很坚决,你仨别折腾了,正好三个孝子凑着斗地主。

没辙,那就都不回了!九月,清军又来了,大概是抢上瘾了,这帮人趁着明朝境内秋收,溜进来想捞一把。

这时候的清军挺猛,又威胁到了京城安全,崇祯都气坏了,第N 次召天下兵马勤王,并第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当然,监军太监同样必不可少,这次这货叫高起潜。兵权大半就握在高起潜手里,卢象升能拿到的兵权只有一点点】

【接到勤王命令,卢象升穿着孝衣、踩着草鞋就赶到了京城,结果崇祯不想打了,想跟清军议和。

并且杨嗣昌、陈新甲、高起潜等人全力支持,等到崇祯问起卢象升时,卢象升就一句话,打!

不能不打,袁崇焕怎么死的他非常清楚,上次是袁崇焕被杀,要是这次议和那清军造成的破坏算谁的?

崇祯皇帝可能会背这锅吗?当然不可能,那就一定是让他背,当个替罪羊,这卢象升哪能答应?

何况卢象升并不认为明军就打不过清军,所以他想碰一碰。崇祯脸黑了,他是想议和的,或者说他现在非常非常信任杨嗣昌,很同意他的议和策略。

但卢象升这话也没毛病,这就让人纠结了,打吧!最后卢象升还是出战了,手握两万兵力,手下还有一个著名的逃跑将军王朴。

这就很无奈了,果然,战争一开始没多久,逃跑将军王朴就借机逃了,然后监军太监高起潜率军离着卢象升部五十里,死活不帮忙。

孤军,卢象升部成了一支孤军,外有强敌清军在,内部还有杨嗣昌、高起潜拼命扯后腿,这要是能赢才有鬼了。

1639年十二月,卢象升率军和清军战于蒿水桥,此前卢象升已经和清军交战一年有余,此刻他麾下只剩下了五千多兵马!

援兵有,但不救他,皇帝还在,但不信他,同僚手握大权,但不帮他,种种无奈,全让他赶上了。

回望京城,他最后一次叩首拜下,他不是王朴,做不出临阵脱逃的事情,所以,此时此刻,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死战!

临战之前,他下达了此生最后一道军令,也是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狠的一道军令之一,即: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令者斩!

五千将士肃穆而立,未发一言,此战便是最后一战,他们都清楚知道,本就没想着再回去,自然这军令也无需记得牢了!

出战!一声怒吼,五千铁血将士直奔清军大营,这是夜袭,是最后一次尽忠。

五千将士,同清军主力血战一个昼夜,全体战死,无一投降、无一逃走,主帅卢象升更是身中四箭三刀,壮烈殉国,死时,年三十九】

【遗憾的是,卢象升纵是尽忠而死,也没有得到一丝尊荣,反而换来了怀疑、打击,杨嗣昌怀疑他假死脱身。

崇祯作为杨嗣昌的支持者自然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可怜一代忠臣,死时尚在服孝,身披丧服孝衣,却八十日未能入葬。

数年后方才得到抚恤、追赠,到南明弘光年间方才得到一个谥号:忠烈!】

【上榜理由:书生领兵,内平民乱,外御强敌,数年戎马,一世名将,不负家国!】

这是一个肤白貌……嗯,挺英俊一个青年,身子虽有些消瘦,却是挺得笔直!

那少年天资出众,学文则文成,学武则武成,四书五经、兵书战策、刀法箭术尽数精通,年不过二十二岁,便已然高中进士。

吏部主事、员外郎、大名知府,升官如火箭蹿升。清军围京,他以文臣之身入京勤王,从此由文转武,戎马战天下!

汝州之战,数千之军破敌三十万,名声大躁,卢阎王之名传遍寰宇,滁州之战,闯王惊惶走,积尸五十里,滁水一片红!

南征北战,义军仓惶遁山林,数次勤王,抗清力战,终是一片忠心碎,良臣舍身亡!恰如流星划破星空,留有刹那芳华!

“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令者……斩!”

书生最后一次下达军令,眼含泪光,似有不忍,五千余人命,只在一念之间。

“遵令!”回应他的只是这短短两字而已,但见将士纷纷咧嘴大笑,他却知道,这两字,足够!天雄军,生死一起!

最后,书生带着仅剩的兵马,悍然冲向了那驻扎着清军主力的大营,血战一日,受四箭三刀而亡!

微风浮动,那甲胄之内却是一片惨白,那是,丧服。孝道未尽,为人子者已逝,年,三十九,时为崇祯十一年十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明朝   湖广   崇祯   书生   滁州   起义军   京城   文官   阎王   将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