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战争为何被称为英国石油战略的分水岭?

纳赛尔收回运河及英国的态度

二战结束初期,对于苏伊士运河管理权问题上,英埃再次出现矛盾,矛盾的焦点第一是继续扩大对埃及人的雇佣,埃及政府要求,埃及籍职员要达到 70%,高级管理层,至少也要有两名埃及代表等要求。

英国政府对埃及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当前埃及经济不景气,经济过度依赖外资,90%的埃及职员受雇于外国企业而不是本国企业。

此外,埃及在 1937 年是文盲率高达 84.3%,接受初等教育的多半是神职人员,这就造成埃及人只能以体力劳动为主,埃及人口在战后连年增长,由 1907 年的 11.287.359 增长到 1945 年的 19.500.00。

而埃及国内改良的土地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为此埃及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要求在埃及的外国企业对本土人口的雇佣比率必须达到 75%”,这条法令让很多外国企业感觉难以实现,因此,到 1945 年时,很多企业离开了埃及,这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埃及就业困难。

国王福阿德创立了开罗大学,法鲁克在亚历山大城创立了大学,这两所大学短期内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达到 25,000 人左右,快速增长的毕业生,让埃及经济无法大量吸纳这些毕业生,造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失业,埃及国内的矛盾自然转向了利润丰厚的苏伊士运河公司。

英国报告中提出,埃及经济困境严重的威胁着英国的石油安全,不仅苏伊士运河有被封锁的危险,而且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的首领,如果埃及国内出现大规模的反英游行,会波及伊拉克、科威特等和英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产油国民众的情绪。

如果这些国家国内出现反英游行,就会威胁到英国的石油供给,现在当务之急是保持埃及局势的稳定,缓解埃及压内的反英情绪。

贝文给坎贝尔的电报中写道:“埃及是我们重要的盟国,我担忧如果埃及人继续对运河公司抱有成见,这很可能会危机女王政府的石油补给,费萨尔摄政王(指伊拉克王国) 明确支持法鲁克陛下,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在公司管理上做出让步。”

为此英国决定从苏伊士运河撤军,并同意苏伊士运河公司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用金法郎来替代纸币支付运河的费用。

英国的有限让步并没有缓解埃及人反英情绪,法鲁克国王的亲西方政策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到了1952 年,埃及的军官集团流放了法鲁克国王,到了 1954 年,纳赛尔成为了埃及最高统治者。

纳赛尔上台后,完全改变了埃及王国时期过度依赖英国的外交政策。纳赛尔深知由于法鲁克国王的这种亲西方路线,造成了国内民众对他的强烈不满。

为此在最初纳赛尔推行的是民族主义路线,维护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外交的出发点,这就决定了纳赛尔对待以色列问题比法鲁克更加激进,此外纳赛尔还赞赏万隆会议中的不结盟政策,反对伊拉克和外约旦签署的防务条约。

纳赛尔反对前者是疏远英国关系的话,那么后者推行中立和反对伊拉克的防务条约则是彻底改变了英埃关系。

从 19世纪 80 年代,埃及一直在英国的实际管理之下,虽经多次改约,但是英国在埃及的优势地位都没有改变,埃及是英国亲密的伙伴,纳赛尔政权却改变了和英国这种长久以来的亲密关系:

纳赛尔执政以来一直和英国谈判,根据签署的规定,英国分四批撤出埃及,最晚时间不超过 1956 年 6 月 18 日,英国还移交了基地的通讯设备和飞机库,埃及保证和英国充分合作,尊重英国军队。

通过长期谈判,最终迫使英国从苏伊士运河区撤军。纳赛尔反对伊拉克-约旦条约,让英国政府十分难堪,为了抵制苏联和更好的保持与伊拉克的亲密关系,英美之间长期不惜余力的建立所谓的中东盟国关系网。

纳赛尔却批评英美建立的这种关系网,认为这损害了阿拉伯国家的民族利益,此外由于纳赛尔推行不结盟政策,开始和苏联进行贸易往来,这让英国难以接受,如果苏联势力进入了埃及,就意味着威胁了英国的石油通道,这是英国绝对不能容忍的。

然而以色列因素却促成了埃及迅速向苏联靠拢: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获胜,在纳赛尔看来这是美国先进武器援助的结果,而且借助这些先进的武器,以色列成为中东军事强国,纳赛尔对以色列的强大一直高度警惕。

为此,他不断向英法美三国提出要求,提供先进的武器,但是三国因为各种原因拒绝了纳赛尔。为了保证埃及的安全,纳赛尔决定向苏联购买武器。

当时埃及的财政并不富裕,然而苏联允许纳赛尔进行贷款,并派技术人员来埃及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武器的顺利应用,当时英埃关系虽然不如从前,但是还没有恶化,纳赛尔购买苏联武器的举动,彻底的激怒了英国和美国。

英国汉弗莱.特耳维康 ( Humphrey Trevelyon) 给联邦事务部的电报中写道:“英国不能容忍苏联技术人员来到埃及进行技术指导,哪怕是短期的也不行,这会影响在埃及军事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的英国人员的留任。”

汉弗莱认为,埃及大幅度的购进苏联武器,这会大大增加埃及对苏联的依赖程度,纳赛尔在会见汉弗莱时却说:“以色列不会同意和埃及保持力量均衡的,埃及购进苏联武器,也不会让英美限制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

此外在 1955 年 12 月,纳赛尔指责英国,因为根据他的可靠情报,英国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远远多于埃及。

他说得到的一份来自法国的情报单上,英国准备向以色列出口 20 架喷气战斗机、50 架野马(Mustang)战斗机、7架运输机、100 辆谢尔曼坦克、15 辆步兵坦克 100门迫击炮和 70 门野战炮。

这些武器出口要远远多于对埃及的出口,然而英国联邦事务部官员安曼(Amman)却澄清对以色列和埃及出口武器的清单: 1955 年对埃及出口2 架轰炸机,45 架喷气式战斗机,32 辆百夫长坦克 (Centurion tank)。

此外还有履带式战车 25 辆反坦克炮(pounder); 对以色列的出口两架轰炸机、9架喷气式战斗机以及 20 辆谢尔曼坦克 (sherman tank)。

纳赛尔对英国支持以色列的宣传大大损害了英埃关系,并且,纳赛尔还像英国在内的多家在埃及投资的外资公司募捐资金,以便购买武器。

在埃及英国的企业最多,包括像壳牌、帝国化学、东方烟草、英埃石油、苏伊士运河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他们每家募捐每天从 500-2000 埃及镑不等。

如果不交,就会遭到威胁,纳赛尔强迫英籍独资或者合资企业捐款,加深了英国对纳赛尔的不满,纳赛尔的中立政策和反以立场直接导致英埃关系的恶化,并成为埃及收回运河的重要因素。

英美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分歧

虽然英国得到了法国的支持,但是基于英国的实力,如果想要推翻纳赛尔政权,就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英国担心,一旦苏联进行干涉,英法的实力是不足以对抗苏联的威胁。

为此艾登在和摩勒商议的同时,积极和美国艾森豪威尔与杜勒斯进行对话,虽然英美在很多利益上是一致的,但这次美国却不完全赞同英国立即动武的提议,建议将动武作为最后解决的手段。

美国有以下几点考虑:1 是一旦支持英法动武,纳赛尔就会倒像苏联一方,苏联势力就会趁虚而入。

2 是如果美国支持动武,会被带上殖民主义的帽子,这会激起中东盟国国内的反美情绪进而威胁到亲美中东保守派国家的政权稳定。

3是美国如果直接介入埃及的军事行动,可能会导致美苏的直接军事对抗,进而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虽然美国国内很多官员和英国一样不相信纳赛尔,因为纳赛尔所持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立场与美国在中东建立的霸权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美国处于全球利益的考虑既反对纳赛尔将运河国有化,又不赞成使用武力。

美国的想法是召开国际会议,以 1888 年的”君士坦丁协议”为依据,让运河国际化,保障航行自由;在美国看来动武的另项负面影响是加大而不是削弱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英美对待纳赛尔的相同点是都想削弱纳赛尔,异同点是削弱的方式的差异。

由于美国和英法的对待埃及政策上的差异,英法对埃及的军事行动一再被拖延,也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英法伙同美国反复争议。

在随后在二十四国的伦敦会议、五国委员会、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最后联合国进行调节,经过这些会议的谈判,由于纳赛尔坚持运河是国家主权,不同意英国提出的国际管理的方案。

为此让英法认为通过谈判解决运河的设想化为泡影。由于艾森豪威尔不同意武力解决,最终英法决定抛开美国单独联合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进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苏伊士运河   英国   英法   以色列   苏联   伊拉克   埃及   分水岭   美国   运河   武器   战争   石油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