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故事(41)楚国为什么没有最先灭亡?

秦始皇二十年(前235),东方六国中,楚国最大,占据着东南大片土地。这一年,魏国投靠秦国,希望秦国帮助魏国攻打楚国,想要夺取原来宋国旧地。秦国调动四郡兵力攻打楚国,目的在于摧毁楚国的实力,迫使楚国服从。就在秦国即将出兵时,有一位说客游说秦王嬴政。他认为秦国想用武力迫使各国称臣,恐有后患。这位说客又说破楚而使韩国和魏国得利,并增强齐国的力量,将使韩国和魏国有能力和秦国对抗,又使齐国再次成为东方强国,所以攻打楚国的行动是不可取的。

秦始皇

这位说客对秦王嬴政说:“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要走向它的反面,冬与夏的更替就是这样;东西放得极高就很危险,叠起来的棋子就是这样。现在贵国的土地占到天下的一半,又拥有西面和北面两个边陲,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万乘大国从来未曾有过的。自先帝孝文王庄襄王、至大王三代,始终没有和齐国接壤,以拦腰切断诸侯合纵的联系。现在大王派盛桥(秦始皇的弟弟)到韩国驻守,盛桥把他管辖的土地并入秦国。这样,大王既不用战争,也不施威力,就获得了百里的土地,大王堪称确有能耐了。您又派兵攻打魏国,堵塞了大梁的进出通道,拿下了河内,攻克了燕、酸枣、虚、桃人等地,魏国的部队像烟云飞散一样,不敢较量,大王的功劳也够多的了。

秦始皇

大王休整了三年,然后再度出兵,夺取了蒲、衍、首垣,兵临仁、平丘,小黄、济阳只能环城自守,因而魏国便屈服了。大王又割取濮、磨以北的地区,斩断了连接齐国和秦国的腰身,折断了楚国和魏国的脊梁。天下诸侯多次会商,不敢互相援救,大王的威名可算是无与伦比了。大王如果能保持功绩,守住威严,收敛攻伐的野心,扩大仁义的训诫,使国家再没有后患,这样,三王不难成为四王,五霸也不难成为六霸了。

大王如果仗恃人力众多,依靠武力强大,乘着击败魏国的威势,想要用武力屈服天下诸侯,我担心会有后患。《诗经》上说:万事都有开头,但很少能够有始有终。《易经》上说:小狐渡河,沾湿尾巴,终难渡河。这就是说,开始容易而终结很难啊。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瑶只看到最初攻伐赵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榆次有杀身之祸;吴王只看到最初攻伐齐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干遂有杀身亡国的失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大功,因为他们都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以后的祸患。吴王相信越王,因此舍弃越国而去进攻齐国,已经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回军转来却被越王在三江之蒲擒获。智伯相信韩、魏,与他们一同攻赵,一直打到晋阳下,眼看就要胜利了,但韩、魏倒戈,与赵国联合,在凿台之下杀了智伯。

现在大王担心楚国不灭,却忘掉了灭楚反而会加强韩、魏的势力,我为大王考虑,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周书.大武》篇上说:不入侵居住在远地的国家。由此看来,楚国是秦国的友邦,而邻国是秦国的敌国。《诗经》上说:别人有馋害之心,我可以猜出来。狡猾的兔子虽然跑得快,遇到猎犬就会被捕获。现在大王半途去相信韩、魏对秦国友好,这正如当初吴国相信越国一样。

我听说,对敌人决不掉以轻心,对时机决不可轻易失去。我担心韩、魏虽然对秦国辞意谦卑,低声下气,实际上是在存心欺骗。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大王历来既无恩德于韩、魏,却世代和他们结有怨仇。韩、魏父子兄弟接连死于秦国,世代都有。国家残破,社稷被毁,宗庙遭到破坏,人们遭到屠杀,肚腹破裂,下颌折断,身首异处,白骨遍野,尸体重重叠叠,满目皆是;父子老弱成为俘虏,牵绳系索,相随于道;鬼神的孤魂得不到祭祀;民不聊生,妻离子散,沦为奴隶的全国皆是。韩、魏如果不亡,是秦国的忧患。可是现在大王却进攻楚国,岂不是大错特错吗?

再说大王在进攻楚国的时候,打算从哪条道路出兵呢?是准备借道仇敌韩、魏的国土出兵吗?那出兵之日,大王就会担心不能返回秦国了,这实际上是用武力去帮助仇敌韩、魏。您如果不借道于仇敌韩、魏,那就一定要进攻楚国随水以北的西部之地。而楚国随水以北的西部之地,广泛分布着大河大水,高山深谷,都是些不毛之地。大王虽然占有了这些地方,和不得地并无区别。这样,您徒有侵楚的恶名,而无得地的实惠。

再说,大王攻楚的时候,韩、魏、赵、齐四国定会联合对付您。秦、楚交战,兵连祸结,魏国将乘机进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等地,旧日宋国的土地将全被占领。齐国向南进攻,泗水以北必将陷落。这些都是四通八达的平原,肥沃的良田美地,大王却让他们独吞。大王打败了楚国,却扩大了中原韩、魏的领土,并增强了齐国的国力,韩、魏的强大就足以和秦国抗衡了。齐国南边以泗水为界,东靠大海,北倚黄河,无后顾之忧,天下各国没有比齐国更强的。齐、魏扩大了领土,确保了利益,而又假意事奉大王,一年以后,称帝虽然不能办到,但阻止大王称帝却是绰有余力的。以大王土地的广博,人口的众多、兵力的强劲,一旦出兵和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支持齐国称帝,这是大王失策的地方啊!

秦始皇

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和楚国友好。秦、楚合为一家兵临韩国,韩国就必然俯首称臣。秦国以崤山以东的险要做屏障,拥有河曲之利,韩国只不过相当于秦国的一个关内侯而已。如此,大王以精兵进驻韩国,魏国就不会不寒而栗,如果许、鄢陵环城固守,楚国的上蔡、召陵就会与魏国隔绝,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关内侯了。大王一旦和楚国亲善,那两个充当关内侯的万乘大国就会全力伐齐,这时大王就可以轻易夺取齐国的西部领土。这样一来,大王的土地从西海直达东海,贯穿天下,从而使燕、赵失去齐、楚的援助,齐楚也失去了燕、赵的支援。然后威胁燕、赵,挟持齐、楚,这四国不须急攻,就都会臣服了。”

这位说客没有在《战国策》中留下姓名,他极力反对秦王嬴政先攻打楚国,极力主张先攻打韩国和魏国。他的观点和秦国重臣李斯、尉缭,以及后来来到秦国的韩非子的观点大同小异,几乎差不多,这些人都主张先攻打韩国,再攻打魏国、赵国、燕国,最后再攻打楚国和齐国。所以秦灭六国,楚国不是最先灭亡的诸侯国。这位说客还有一点说对了,那就是秦国想用武力迫使各国称臣,恐有后患,必须扩大仁义的训诫。秦国用武力征服天下,但缺少仁义的策略,秦朝二世而亡,就是最好的证明。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楚国   魏国   秦国   秦王   战国策   说客   齐国   后患   韩国   大王   土地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