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前言:

大宋开国之主赵匡胤,竟在登基仅17年后暴毙,年仅50岁。一个鼎盛之时的皇帝,中年猝死,本是一个不可思议之事。而更令后人讶异怀疑的是,这个英明神武的君王,死时竟无子嗣在侧,最后夺得大统的,是其弟赵光义。

兄终弟及,弟夺兄位,这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并不鲜见。然而赵匡胤之死却遗下许多谜团,引发千古疑云。作为大宋国祚最鼎盛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又为何离奇死去?他与弟弟赵光义之间,是否隐藏着没入史册的残酷宫廷斗争?

历史无法回答我们的种种疑问,唯有想象来重构那无从得知的真实。今日,我们不妨打开历史的镜头,透过文人笔端的细节刻画,审视这段充满迷雾的宋初历史,试图还原真相。

一、预言家的不祥之言

公元976年的春天,北宋开国之主赵匡胤来到洛阳祭拜祖先,此行原是例行公事,却在邂逅一位故人后为之翻天覆地。

这位故人,就是行踪诡秘的道士真无。许多年前,真无曾对赵匡胤的出生、夺位作出准确预言,使赵匡胤对他刮目相看、推崇有加。然而自登基后,赵匡胤却再未见过真无的身影。

16年过去,久别重逢的二人寒暄一番后,赵匡胤开玩笑地问道:“都说你算的准,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不曾想,真无却伏地痛哭,口中喃喃道

赵匡胤脸色一变,追问真无缘由。真无擦干眼泪,一语惊人!赵匡胤虽然不信命理,心中却也不免担忧——他正值盛年,自恃能再经营江山几十年。

真无的预言难免让他心生惶恐。他踌躇片刻,忽然大笑数声,说道:“朕身体棒极了,怎会中道士之言动容?你我久未相见,今日就勿再提此事,一醉方休!”

真无也知越俎代庖,多有冒犯,只得颔首谢罪。两人又随意说笑一番,转眼便到饭点,真无告辞离去。赵匡胤目送老友身影渐远,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他故作轻松,心中却难免担忧起来。

他一直自视甚高,天威难测的预言向来不放在心上。但真无先前的预言屡屡灵验,自己又确已来到中年。思及此,赵匡胤不禁背脊一凉——区区一个道士之言,自己又何必放在心上?可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萦绕心头,使他无法釜底抽薪。

二、弟弟在暗中布局

赵匡胤定都开封已16年,北宋国势日渐鼎盛。他不愿无端信命,决意将真无的预言抛诸脑后。然而忧虑之火已然种下,他不时回想起弟弟赵光义。

16年前,继母杜太后曾命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而后再传给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佐,自己的儿子才可继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当时赵匡胤亦只得应允。

随时间流逝,赵匡胤看着自己的儿子们逐渐成人,日益倚重他们。而赵光义在开封的势力也日益壮大,令赵匡胤不得不防。他明知“金匮之盟”难以持久,却也只能由时间来解决。

赵光义眼看赵匡胤渐渐重用自己的儿子,心知“金匮之盟”将被打破是迟早的事。他在开封经营多年,朝中权贵皆由自己掌控。一旦赵匡胤决意废“金匮之盟”,自己及其子嗣恐怕难逃一死。

想到此,赵光义暗自焦虑。他明白,想保全自身利益,只有一个办法——在赵匡胤行动前夺得皇位。为此,他早早在宫中布下心腹王继恩和御医程德玄,暗中掌握宫廷动静,伺机而动。

三、阴谋得逞之夜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10月20日。这一天,赵匡胤格外焦虑,命人不断观察天色变化。入夜后,他见星光璀璨,暗自松了口气,遂命赵光义入宫同乐,要将这一劫数庆祝过去。

两人对饮至深夜,赵匡胤忽然一声大喝,手持柱斧猛敲地面,口中重复喊道:“好做!好做!”旁边的赵光义面色惊惧,不知皇兄为何大发雷霆。

不多时,赵匡胤鼾声如雷,显然已醉酒沉眠。赵光义见状,暗自舒了口气,退出殿外。值宿夜的宫女们并未看出异样,各自回厢歇息。

殿内,赵匡胤依旧熟睡。忽然,一个黑影晃过,在他枕畔蹲下。那人手中抓着一块湿布,轻轻覆在赵匡胤口鼻。没过多时,赵匡胤的呼吸声渐止,再无起伏。那人略一检查,确定皇帝已毙命后,快速收拾了身上的物件,从暗门溜走。

天蒙蒙亮时,宫女们来到万岁殿侍奉起居,骇然发现赵匡胤已气绝身亡!宋后得知噩耗,泪如雨下。她明白此时非同小可,立即命王继恩迎立赵德芳为帝,余事再议。

然而王继恩并未去征召赵德芳,而是直奔赵光义府中。原来,阴谋得逞的赵光义早已在程德玄陪同下,提前来到自己府第等待佳音。监视皇宫的心腹早已将谋害成功的消息送达,他正襟危坐,等待夺权的时刻到来。

四、弟夺兄位

得到王继恩传达的讯息,赵光义欣喜若狂,当即入宫觐见宋后。宋后无奈,只得说:“朕与儿子性命,尽托官家!”

赵光义见大功告成,泪眼汪汪向宋后承诺:“定当保之以平安!”说这话时,他已是笑容满面。夺得皇位对他而言,正如大渴望之人得甘霖,喜不自胜。

宋后虽怀恨在心,却也无可奈何。王继恩等心腹监视严密,自己已是孤立无援。此时此刻,唯有顺从赵光义,苟活于这江山社稷才是上策。想到儿子的凄惨命运,宋后悲从中来,泪水又一次模糊了视线。

至此,赵匡胤时代落幕,赵光义接班登基,是为宋太宗。然而无人知晓,这场“兄终弟及”的宫廷权力交接,其中隐藏着何等残酷血腥的宫廷阴谋!

结语:

赵匡胤之死,一直是历史上揭不开的迷雾。他中年猝死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弟弟的血腥之手?真相失传已久,待考究。然而,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场“易主”直接改变了大宋王朝的历史进程,也成为君王之间兄友弟恭的千古警示。

抽丝剥茧,我们终究难以确切考证赵匡胤暴毙的真相。然而,君主相争的残酷历史无数,宫廷里常隐藏着暗流涌动。

也许赵光义没有谋害自己的兄长,只是运气好得恰到好处;又或许命运之神在暗中微笑,注定这场王朝更迭。作为后人,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史书,而要抱着包容的心态,审视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道士   王朝   子嗣   江山   心腹   陛下   鼎盛   宫廷   多少年   弟弟   儿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