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爱美”了?家长巧引导,带TA看见“美美”世界

摘要:父母不妨轻松地看待“审美”这件事,把主动权还给孩子,为TA创造自己去发现各种“美”的机会。

从那一天起,小女孩总爱在镜子前端详自己,她开始告诉妈妈想要什么颜色的衣服,试着自己调整辫子的长短;

从那一天起,小男孩总爱戴着爸爸的墨镜,也不顾它遮住了自己的大半脸庞,逢人就摆出从动画里学来的帅气姿势;

从那一天起,孩子偶尔会放下自己钟爱的玩具,指着甚至不知名称的物品喃喃道:“那个好好看……”

从发现孩子开始追求“美”的那一刻起,身为父母的你,是否考虑过该给予TA怎样的引导?今天的文章,我们就着这个话题,由“美感”本身谈将开去。

把“审美”主动权还给孩子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Mona Lisa)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抹神秘的微笑作为文艺复兴的代表符号享誉全球。然而,不管是在书中、影视作品里看见她的观众,还是前往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一窥真迹的游客,在排除“因为这是幅名画,所以好看”这一预设后,是否还会发自内心地认为它“美”吗?

大家的答案或许并不那么一致——当然,即使投出了否定票,也不关乎鉴赏水平的高低,更无碍画作本身讴歌人性之美的时代意义。究其原因,是我们很难代入那段距今已有几百年之遥的岁月,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感同身受,其构图和技法相较能够利用科技工具的现代艺术也存在颇多不同之处。

同理,我们或许热衷于将自己看来美好的事物各大社交平台,但将它们摆在孩子面前时,吸引力又远不如TA熟悉的卡通形象。由此可以推断——在时空的远近交错中,“美”或存在迥异和相似之分,但并无绝对的“正确答案”。非但如此,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往往还不被“这应该好看”“这个组合不正确”等繁杂的预设所束缚,在对美感的追寻方面可能比成年人更不被社会的审美框架所约束。

综上所述,比起费心地“教”孩子“何谓美”,不妨轻松地看待“审美”这件事,将时间还给TA,为TA创造自己去发现各种“美”的机会,如下做法可为参考。

创造发现美的机会

鼓励孩子接触自然

要说艺术和美学的最大素材库,那非自然莫属——初春垂柳、盛夏荷塘、暮秋红叶、隆冬霜雪……不过,孩子对于自然魅力的感受,可能来源于见到星辰大海的一瞬间,也可能就藏于在附近公园玩闹的某个下午。所以,无需大费周章地筹备长途旅行、课外兴趣班等,爸爸妈妈们不妨宽心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给予TA一些自由探索时间,与朋友伙伴一起翻开既熟悉又新奇的自然之美新篇章。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古朴的摆件、新奇的设计、漂亮的构型……去博物馆意义不止在孩子驻足于感兴趣的展品前仔细打量的时候,馆内的空间设计、色彩分布甚至角落里的细节布置都可能是TA观察“美”的渠道。当然,完全不必要求孩子理解背后的原理或记住任何典故;只需借此了解TA的兴趣所在,在闲暇时让孩子更多地接触愿意投入精力的相似事物即可。

尊重孩子的美感

当孩子有了“美”的初步概念后,很可能会试着将自己打扮成想象中的样子。在不涉及健康问题或者大肆浪费家用物品的前提下,建议爸爸妈妈们以鼓励为主,即使孩子将自己收拾得稍显怪异,甚至有些滑稽,也不要随意否定TA的努力。从成年人的视角给出更多的尝试建议,或者引导TA发现更多愿意模仿的对象都是不错的方式。

与孩子分享生活之美

把苹果切成小兔子、将晚餐摆盘成规整的几何形状、用泡沫在镜子上挤出一个爱心、在玄关处摆上一朵花……这些小事不仅能点缀自己生活,还能让孩子足不出户也不时创造一些全新的“美”。此外,闲暇时陪孩子一起“乱涂乱画”、捏捏橡皮泥,甚至无厘头地改编歌词等轻松的艺术启蒙也大可尝试一番。

根据意大利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对佛罗伦萨市档案长达25年的研究,《蒙娜丽莎》的原型很可能是达·芬奇一家的好友兼邻居丽莎·格拉迪尼——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因此小编大胆猜测,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这份母性的光辉亦是破除中世纪宗教思想束缚的审美理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诚然,时过境迁,主流审美已然布满了21世纪的文化烙印,但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在最纯粹懵懂的孩子眼中,爸爸妈妈永远是最美的、最值得模仿的对象。所以,爸爸妈妈们还请放松一些、自信一些,陪TA度过的温馨快乐的每一天就是再美不过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芬奇   蒙娜丽莎   孩子   主动权   美感   爱美   博物馆   好看   爸爸   家长   妈妈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