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巴勒斯坦的态度

我们对巴勒斯坦的态度,或者说对巴勒斯坦人的态度,并不是“同情弱者”,而是“感同身受”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先有八国联军欲瓜分华夏,后有日本帝国主义搞“东亚共荣”,最终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段时期与如今的巴勒斯坦何其相像!国弱民贫,哪怕经历多次抗战也只能一退再退,在此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平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国人葬身古城,还有更多的华夏儿女沦为奴隶。幸哉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才得以反败为胜。而如今的巴勒斯坦,80%的土地被以色列占领,仅存的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圈养”,他们没有强大的外援,没有可发展的资源,甚至“片船不得下海”,如此下去,等待他们的还剩下什么?灭亡吗?

我们的先辈也曾经历过如此的境地,如果反抗被描述成“恐袭”,就是恐袭又如何?如果放弃抵抗被说成“和平”,就如同汪精卫一样,那这样的“和平”又有何意义?

十几年来,巴勒斯坦人拥有的土地减少了近一半,他们失去了水源,失去了耕地,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房屋,在这块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他们唯一剩下的只有生命,所以他们选择用自己的唯一去争取,为后代子孙去争取生存的空间,这是他们最后的挣扎了。要么灭亡,要么生长,逆境结实,用生命去争取渺茫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巴勒斯坦   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以色列   态度   华夏   帝国主义   日本   和平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