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战绩平平的庸将,只因没随傅作义起义,得到蒋介石空前重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地区逐渐失去优势,石觉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转变。尽管他并没有出众的战绩,但他凭借忠诚和撤退能力,在蒋介石的重用下逐渐崛起。这种特殊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于军事领导者选拔标准的思考。蒋介石当年以出身黄埔为重要标准来选用军事将领,这一点从中央军的主要将领中可以看得出来。

只要出身黄埔且对蒋忠诚,即便能力差一点也会得到重用。胡宗南和石觉就是典型的例子。石觉出身黄埔,对蒋忠诚,因此得到了额外的重用,这种恩宠在台湾后仍然存在着。石觉虽然没有出色的战绩,但他的忠诚和撤退能力使他在军队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石觉出生于1908年,父亲也是一名军人。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蒋介石的门生。

然而,在黄埔学生众多的情况下,一个并不出众的石觉并没有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真正让石觉得到关注和重用的人是汤恩伯。1928年,蒋介石将黄埔军校迁到了南京,石觉成为黄埔第6期学生总队第2大队的副中队长,上面的大队长就是汤恩伯。此后,石觉在汤恩伯的麾下任职了很长时间。汤恩伯对石觉的信任和重用使得石觉被称为“汤恩伯的干儿子”。

在抗战时期,石觉在汤恩伯的支持下担任了13军军长的职务。由于13军的全美械装备和火力优势,曾在东北地区取得一些胜利。然而,随着解放军力量的增强,13军逐渐成为“二线部队”,负责承德的守备和机动作战任务。1946年,石觉接到命令再次深入东北与解放军作战,但此时解放军的实力已经远超过国民党军队。

在辽西会战中,13军的两个师都被歼灭,只有第4师幸免于难。1948年,国民党调整作战部署,石觉被提拔为华北“剿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然而,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地区的立足点越来越不稳固,石觉的部队也无法阻挡解放军的前进。最终,石觉和他的部队被迫撤退到台湾。

在台湾,石觉步步高升,先后担任了重要职务,并在1957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他在退役后也参与了政治活动,成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中央评议委员。石觉虽然没有出色的战绩,但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声望却得到了肯定。他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军事领导者选拔标准的思考。蒋介石以出身黄埔和对他忠诚为主要标准,这是否合理?

能力是否应该是选拔军事将领的关键因素?石觉的崛起是否只是因为他的忠诚和撤退能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之,石觉在国共内战期间凭借忠诚和撤退能力在国民党军队中逐渐崛起。尽管他没有出众的战绩,但他的故事引发了对于军事领导者选拔标准的思考。在军事领导者的选拔过程中,除了出身和忠诚,能力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只有兼顾这些因素,才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军事将领,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和选择军事领导者?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黄埔军校   蒋介石   战绩   东北地区   作战   将领   领导者   忠诚   能力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