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龙舟赛场外的吹台山之梦

上吹台山上见老潘。

从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的东耕村坐索道上,花去四十分钟。山雨欲来,脚步匆匆。在吹台山的最高峰莲花尖,可观瓯海全貌。

吹台山位于瓯海中部,呈南北走向,是横亘于浙闽边界的洞宫山的余脉,洞宫山是武夷山的余脉。在吹台山这条余脉中,几座山峰起伏绵延成一条长长的山脊,被誉为温州的“龙脊”。

东耕村坐落在吹台山脚,难得保留了一些两三层的旧屋子,水泥面,附有深灰的屋漏痕,人来人往。近年来,整个瓯海旧貌换新颜,高楼拔地而起,已然现代都市一座。东耕是还未来得及变幻的一隅。

吹台山山顶,有古寺无量。据记载,无量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原名无量梵音寺。先为道观,千年来更迭废兴,倒成了佛寺。

褪去了朱红的院墙,沿着莲花山尖绵延向上。莲花尖顶,山岚裹住眼前的山峰,腾挪不去,白茫茫一片。老潘来时,天色喑哑,雨势更猛。我们躲在一条回廊下,听雨水敲打山野的声响。

老潘在吹台山上守着一片民宿。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鞋材厂的老板。厂里做工日夜不停,鞋材的胶,时间一长,直把嗓子鼻子熏得粗粝不爽。看中了吹台山的风光雨露,老潘便关停了鞋厂,此后,日日把时间花在了这山上,盖房子、种树、养孔雀。如今,花树如盖,孔雀成群。

民宿有十多幢,依着山势而建,落在一个山谷里。山谷高处还有另一座寺,叫作白云寺,遥遥可相望。一条山涧从中贯穿而下。八月江南雨季,山涧水涨,轰鸣作响。静山空灵疏忽而别,只剩山涧水的奔腾。我们交谈的声音皆被水声雨声淹没。

山涧旁的亭子里,几只肥嘟嘟的孔雀也在躲雨,如人一般。早有耳闻,老潘在吹台山上养了十多年的孔雀。天气好时,孔雀四处游荡。一见山中来客,纷纷上前开屏,比老潘种的花树还招摇。

听老潘养孔雀的轶事,会想起另一个古老的故事。

吹台山上,因王子晋吹笙引凤的传说,留下吹笙台的古迹。

王子晋原为东周灵王太子,年少时好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宛如凤凰的鸣叫。后来,王子晋去往现在的伊洛河一带游历,半路遇见仙人浮丘生,遂一同前往嵩山。三十余年后,王子晋驾鹤飞升。这就是道家“王子登仙”的传说。

王子晋的出生地在河南洛阳。但他与温州的关联,传说甚多,除了瓯海的吹台山,温州乐清意为“乐音清扬”,相传王子晋骑鹤云游至此,引笙吹奏,乐声悠扬。吹台山上的吹笙台,如今坐落着温州电视台的信号塔。

有一年,老潘的孔雀飞到这高高的塔上不下来,振翅摇尾,倒也似“吹笙引凤”一个颇具绮丽色彩的呼应。一时成为山中美谈。

很多关于王子晋的后世传说,吹笙引凤被误传为吹箫引凤。笙箫很不同。说笙能引凤,首先是由笙的外形有长短不同、发音不同的竹管组合而成,长管伸出,如同凤尾。更有传说,说最初的笙为女娲所作,名笙黄。笙由此引申为“生”,对应道家的三生万物。

周至春秋时期,笙是宫廷乐奏中常见的乐器。那时候,朝廷有专门的“笙师”。笙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也是宴会、飞升等场景所用的主要乐器之一。

笙分大小笙,小笙称“和”,“大笙”颇为人所知,就是那东郭先生“滥竽充数”中的“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据说,许多人用竽同时演奏,有风雨雷霆万钧之势。

自古以来,音乐在道教中的位置举足轻重。笙是吹台山上的仙乐,是幻境之声、理想之声。王子晋驾鹤而去时,余音仍袅袅。有趣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吹台山的音乐元素确实可考。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初秋,谢灵运来到永嘉郡任太守,他到了吹台山,留下“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峄阳孤桐”借指用峄山南坡上好的梧桐制作的好琴。记录的意思是,吹台山上的梧桐用来制琴,比峄阳的还好些。

过了大约八十年,另一位永嘉郡太守丘迟,在吹台山伐桐制琴,并赠予在吴兴当太守的好友柳恽。“丘迟赠琴,吹台产桐”的吹台山诗意,便一直流传下来。

从吹台山的高处俯瞰,城市被绿色山脉围裹,大雨后,上方云层涌动,黑白灰的云朵如滴水之墨变幻无穷。带我们上山的友人想象,如那时海未退,吹台山四周惊涛拍岸,王子晋立于吹笙台,乐声响起,引来五彩斑斓的凤凰。

瓯海曾是一片海域。《山海经》中记录:“瓯居海中”,瓯海因此得名。这片原本没入海下的岛屿,经过五千年里几度漫长的“海侵海退”地理变迁,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活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那位第一次将王子晋“吹笙引凤”的传说引入吹台山的人,说不定想起了《山海经》中的蓬莱、瀛洲与方丈洲,以此借喻,王子晋从洛阳“来到”瓯海,吹台山从此成为古永嘉郡的“海上仙山”。古永嘉郡人,或是来到古永嘉郡的人,想象去往更遥远的大海上,可以找到仙岛,遇到仙人。

王子晋的故事为何可以走得那么远?

在“太子飞升”的传说背后,根据相对可靠的历史记载,真实的王子晋早夭,终年只有十八岁,但受历代君王推崇,“升仙太子”的封号由武则天敕封,五代时受封为“元弼真君”,宋徽宗又封“元应真人”。

我更喜欢文人笔下的王子晋。

夸赞吹台山梧桐的谢灵运郡守有一首《王子晋赞》:“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纵情山水的谢客与道家自然无为的心境密不可分。诗人向往的,是和王子晋、浮丘公一样,逃离喧闹凡间,隐于清静山林。

李白对王子晋的追慕一路从北到南,不到三十岁时,他作《感寓四首》,第一句是“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求道心切,第五句“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却是感叹时间如流水。李白写王子晋,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理想与失意。

十多年后,四十一岁的李白为好友元丹丘饯别作《凤吹笙曲》:“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元丹丘是位隐士,他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也出现过:“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作《凤吹笙曲》时,元丹丘陪同玉真公主一行从洛阳出发,求仙访道,到了李白所在的濮阳,与王子晋生于洛阳而求仙得道于伊水、洛水一带的路线基本一致。

七年后,李白南游,一生都在远游求道的李白,走到了距离大海最近的一次,也是他距离吹台山最近的一次。

登天台山作《天台晓望》:“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凭危一登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前四句中,有海、有月,有想象的大鹏与巨鲸,豪迈一如从前。后四句中,感叹找不到神仙的踪迹,又问如何长出羽毛,前往蓬莱逍遥?

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他也许又“遇到”了王子晋——王子晋已是天台宗的佛法护法伽蓝神。佛龛中,王子晋的塑像一身道教打扮。

海将这片土地让渡给土地上的人们后,山泉注入地表,古瓯海遂成为水网密布的东方威尼斯。友人领着我们沿着马路逛塘河。二十多年前,他从丽水来温州定居,当地人皆划小舟出行,下地、看戏、上街、看电影、买东西……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船,人人都通水性。

我们在一座宽阔的桥上下车,走到桥边,向下探望幽暗的河道,塘河水静悄悄的。水流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隐退,新城高楼林立,道路四通,车水马龙。水流涌动,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缓慢消逝,水上生活凝聚成特定的时节。

最近,杭州亚运会的龙舟竞渡就在吹台山下举行。站在老潘民宿的高台上,即可望见山下碧绿的龙舟池。瓯海为中国龙舟之乡,龙舟竞渡的风俗自唐宋始,不曾间断。

前不久,浙江沿海城市迎来开海,渔船竞帆出海。生活在海边的人,仍然在前往大海之时,上吹台山,入古寺,祝祷祈愿,以求平安。

驱车而下时,老潘把车开得飞快。这条路他熟极了,却也是他的心头患。一条羊肠小道,曲曲绕绕,把人晃得东倒西歪。吹台山上路不好走,吹台山上的生意,也不好做。

凤已远,孔雀在,山鸟也多,白鹭、山雀,大约是老潘也沾染了吹台山的仙气,它们倒也不怕他。吃他的果子、叼他养的鱼。年年如此。

王子晋的传说,老潘从小听到大。作为现代人,当然不再相信升仙的故事,也不再有永生的妄想。好在吹台山上的风电雨露能解一些现世之困。

夜晚,我们又来到塘河边,等待一艘来往瑞安与瓯海之间的住家船。这船上载满蔬果,船夫一年四季以船渡蔬果买卖为生,几乎不上岸。我们凑近了看,试图在一幅隐匿寂静的古画里,寻找一抹仍在细微泛起的水波。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松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台山   太守   龙舟   永嘉   天台   山涧   温州   亚运   场外   李白   孔雀   王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