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国际设计大会上,新疆的馕为何被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及?

新疆的馕,是富有民族风情的食品。在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上,被专家们多次提及。

“它在中亚和中东国家大量存在,我考察了几十个国家,发现馕有上百甚至上千种做法。那么,它的制作技艺到底是什么?”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提出这一问,并给出自己的解答,“相较于探究制作技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制作和分享烤馕的文化。”

这一思路,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文化整体观。也就是说,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整体,避免将文化传统割裂为细碎的局部。“把整个文化传统保护好,各种各样的技艺会越来越丰富,传承、保护、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也认为,在谈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尽管它可能有自己的物质载体,但更多还是要关注它的非物质性。“比如,当看到馕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与人的关系,等等。”

关于非遗传承,有观点指出原汁原味才是保护的宗旨。在刘魁立看来,基于昨天、当下、明天三个时间维度,非遗本身也在经历变化和发展,顺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创造和再创造的需求。

“我们过去的材质、样式是传统的,当前,特别是在工艺美术这一领域,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正逐步让位于多样化、情感化和原创化。并且,需要发挥传统手工艺的优势,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融入当下的城市空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

比如漆艺,在本次大会设计嘉年华现场,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基于展现色彩流动美学的漂漆技艺,带来了漂漆灯笼、漂漆画等精美绚丽的产品。在论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还提出了以漆为媒形成跨地域文化带的构想。

“多年来举办的湖北漆艺三年展,以漆艺的当代艺术表达为重点,成为连接世界漆文化的窗口。”他指出,通过数千年传承的材料工艺形态中,可以提炼出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生活方式,从而以新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

在与会专家看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非遗创新设计产业链具备不同的优势,上游地区可以依托原生态的非遗资源和传统的工艺工匠,提供设计的源头活水;中游省市地区可以承担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合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则可以发挥设计创新与产业运用的优势,对上中游的非遗资源进行设计提升和品牌塑造,实现产业链的链接和产业价值的升华。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影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束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长江流域   新疆   中游   不约而同   技艺   产业链   文化遗产   物质   优势   传统   地区   专家   文化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