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失调,贩卖焦虑还是确有其事?

近些年,社会对儿童感统失调、感统训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很多孩子因粗心、专注力不足等都被打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不少家长为此不惜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费用让孩子去上训练课,训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家长们普遍反映,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费用,没见什么效果,简直就是交了“智商税”。

“感统失调”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肢体运动能力比较差、语言理解能力弱、阅读拼写困难等,一般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当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影响时,必须及时给予必要的矫正,如果错过关键时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基于此,很多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都推出了针对性的改善课程,提供线上线下等多形式辅导,但感统训练行业整体良莠不齐,存在诸多乱象。

图源:视觉中国

一方面,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影响下,家长对子女的关爱无微不至,孩子有何异样,父母都会格外关注。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利用家长的无知和焦虑来进行经济运作,打着“感统失调”的旗帜,将本不相关的行为也纳入感统失调的范畴,带来“感统失调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行业问题。另一方面,感统训练应当是一套完整、系统、专业、标准化的评测和训练行为,对是否存在“感统失调”提供科学准确的判定,对训练人员、场地、器械等有着严格要求。但实际上,市面上的感统训练师和感统咨询师并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布的证书。对于没有任何感统训练专业基础的员工,甚至有培训机构称3至7天即可“速成”。此外,感统训练定价随意、收费较高,大多在每小时100元至400元之间,造成“感统训练就是智商税”的社会偏见。

实际上,感统训练本身不是骗局,对孩子成长有帮助。但焦虑的心理状态、模糊的判定标准、错误的训练方法注定只能效果一般或者没有效果,“改善大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之类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良好家庭关系、适当户外运动、愉快活动氛围才是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温床。家长不必过多焦虑,保持理性,若是发觉孩子行为异常,可以去正规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诊断。感统训练行业应当加强规范、负好责任,从理论评估到治疗实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相关部门应出台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监管,在从业人员的资质、上岗培训内容、上岗资格考核、在岗继续教育等方面制定严格有效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宛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焦虑   儿童   智商   大脑   家长   费用   效果   能力   孩子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