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强化“桥头堡”功能

点击上方“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可订阅!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添加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10年来,上海立足城市功能优势,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尤其是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取得了积极成果。新征程上,有必要通过多项举措强化“桥头堡”引领带动功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力争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做实支撑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平台的联动发展,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强化平台支撑,提升平台能级,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做优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提供服务支撑。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应重点发挥投资贸易双向对接、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商事法律、海外响应、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对接、重大活动支持和政企桥梁等服务功能,统筹各方资源,发挥综合优势,畅通与企业对接沟通渠道,助力高水平“走出去”。

同时,可依托长三角区域对外投资合作联盟,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通过加强三省一市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二是做强专业性公共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多层次跨境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更多产品与服务。上海正在搭建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平台矩阵,既有对外投资促进中心、海外救援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也有“走出去服务港”“丝路E启行”“跨境通”等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可重点谋划搭建满足“一带一路”金融需求、在岸离岸一体化的投融资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性跨境金融支持。

三是做实风险防范和海外权益保护等服务保障机制,提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风险防控能力。比如,设立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拓展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构建“一带一路”风险管理中心,提升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处置与协调的服务能力;做强国际再保险中心,增强上海再保险市场承接全球风险的能力等。

着力开放枢纽,强化互联互通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立足“国际开放枢纽门户”定位,可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巩固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等高质量发展领域发力,提升服务在地、辐射全球的能力。

一是以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抓手,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增量提质,做大国际贸易枢纽。比如,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电商”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发挥外资企业“在上海、为全球”的积极作用,构建联结“一带一路”相关城市、园区、企业的多层次经贸合作网络。

二是以加快国际空港、海港建设为抓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做强国际航运枢纽。上海地处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上,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下一步,要以供应链韧性增强洋山港、外高桥“两港”船籍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放大上海航运服务品牌效应。

三是以发展“转型金融”及其专业服务为抓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实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可将加快发展转型金融作为重要方向,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质绿色资产在沪上市,并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创新产业形态,强化要素集聚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积极发挥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优势,加快产业业态模式创新,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科技、人才、数据、大宗商品等产业市场,促进各类要素集聚在更大范围顺畅流动。

一是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吸引集聚“一带一路”上的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快形成高能级创新生态圈。

二是推进数字贸易、金融数字化等新兴产业领域规则标准研制,并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标准积极对接,助力跨境数据的便捷、高效、安全流动。

三是推进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业态创新,丰富要素集聚功能。特别是,要深化与“一带一路”上主要能源供应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拓展合作空间,强化开放引领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通过加快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协同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化与在沪国际组织联动、探索新型多边合作等举措,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

一是将制度型开放作为引领交流合作的新抓手。要扩大支持外商投资准入、贸易便利化、跨境服务贸易、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改革创新试点范围与层次,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软联通”水平。

二是将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上海协同长三角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举措。一方面,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开放创新生态改革,携手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吸引重点国际企业、国际复合型人才、高端服务团队参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基地。

三是将强化与在沪国际组织的多元联动,作为探索共建“一带一路”新型多边合作的新空间。比如,推进新开发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银行、欧亚发展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关注在沪国际组织与“一带一路”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或机制(东南亚国家联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之间的对接合作。

打造亮点品牌,强化窗口展现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通过巩固人文交流品牌影响力、聚焦高质量地方合作典型案例、谋划城市新人文品牌等,着力提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的交往,进一步拉近“心联通”的距离。

一是进一步发挥上海在教育、文化、旅游、卫生、智库合作与交流等领域的开放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巩固彰显鲜明上海特色的常设性人文交流活动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如“魅力上海”“上海日”“上海活动周”“上海之夜”“上海客厅”等,大力提升“一带一路”电影节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等新设人文交流机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特色城市(如有联合国“创意城市”美称的杭州、苏州等)联合开展海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影视产品“走出去”,促进人文品牌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融合,深化产业联动,形成产业集群,增强“软力量”。

二是梳理与提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城市合作示范案例,助力讲好“一带一路”地方合作故事。比如,上海与新加坡两地之间稳步运行的“沪新全面合作理事会”,为加强全面、务实、有效的双边合作以及拓展与第三方的新型合作关系提供了有益示范,也为上海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的务实合作树立了典范。

下一步,以上海和新加坡为双支点,可积极打造沪新互联互通品牌。这对于上海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及借鉴发达城市的领先经验、吸引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都大有裨益。

三是着眼于上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结合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战略要求,谋划打造展现“一带一路”多彩文化、多元文明、命运与共、共创未来的新人文品牌。

坦率地讲,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还缺乏类似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样的大型综合国际文博综合体。这个梦想或许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进程中,以更好发挥“桥头堡”引领带动功能为契机一步步成为现实。

(作者为上海市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主管、研究员)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官方微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解放日报   功能   桥头堡   抓手   枢纽   上海   人文   优势   金融   国家   城市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