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宝的注意!快摸摸孩子蛋蛋,看看有没有消失?或是少一个?

“奇怪了,我家宝宝的下面怎么是空的呢?”

37岁的吴小姐经过一年多的备孕及怀孕,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小儿子,因为是高龄产妇,且孩子有些早产,一家人对孩子的健康特别关注。

结果医生在孩子一岁时进行常规检查,却发现右侧睾丸还未进入阴囊,确诊为“隐睾症”。吴小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孩子的下面是空的。最终她带孩子接受了手术治疗,才得以恢复正常。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隐睾症,但有数据统计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早产儿可能伴有隐睾风险,并因此丧失生育能力。而隐睾症的病因也非常复杂,不仅与父母相关,也受到孩子自身体质的影响。

好在2岁前的隐睾症患儿都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保存基本的生育能力。

一、早产儿约有三分之一可能无法生育!隐睾症到底是什么?

隐睾症在早产的新生儿中并不少见,且早产也是新生儿隐睾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也是多数医生重点关注的疾病。但相比之下:足月生产的孩子,隐睾症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根据我国杭州市统计的新生儿隐睾症发病率来看,67万名新生儿中,2015年患有隐睾症的比例为0.39例/万,2020年患病率增长至2.47例/万

虽然平均患病率大约为2例/万人,但每个孩子都是家人的宝贝,“再小”的几率都可能让家长担忧。

那隐睾症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睾丸没有落入阴囊中,卡在了半路上

因为孩子的睾丸并不是生来就在阴囊内,而是在出生三个月内,逐渐通过腹股沟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最终形成比较基础的男性外生殖系统。

这一过程中,睾丸的运动受到腹股沟肌肉的牵拉,同时在雄性激素的推动下,逐渐完成这一运动。

但对于部分先天发育不足的孩子来说,本身肌肉动力或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睾丸行动到半路后停滞不前。所以幼儿隐睾症,也属于一种先天性的小儿畸形

那3个月内睾丸没有落入阴囊,就可以确诊隐睾症了吗?

也不能这么绝对,因为很多孩子虽然受到身体条件影响,但不代表没有推动睾丸落入的动力。

而且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性激素的分泌也会逐渐旺盛,因此也有新生儿在3个月~6个月期间才完成落入,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6个月后仍无变化,就需要采取医疗手段进行干预治疗了。

所以,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出生6个月内,通过手触孩子的阴囊,查看内部是否有睾丸。如果存在且两侧大小一致,则为健康,如果一侧或两侧不存在,且大小差异较大,建议就医进行更细致的检查。

二、隐睾症病因复杂,与父亲、母亲及胎儿自身都有很大关系

孩子是父亲、母亲基因的结合,因此隐睾症的出现与父母双方均有关系,而且孩子自身的身体状况,也影响着隐睾症的发生率:

1、父辈遗传

隐睾症本身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临床研究发现,家族中如果出现隐睾症患者,则血缘亲近的后代出现隐睾症的风险增加1%~4%。而且存在隐睾病史的家族中,约有6.2%的兄弟与1.5%~4%的父亲也患有隐睾症。

我们前文提到,雄性激素是男性分泌的主要性激素,推动者男性生殖系统的顺利发育,而母体能够提供的雄性激素较少,所以男性性激素的产生能力,更可能受到父亲基因的影响

因此,如果父辈雄性激素分泌能力较弱,则孩子也同样可能因此患病。

2、母亲妊娠

母体是孕育孩子的重要场所,孩子的后续发育更多受到母亲的影响。有数据统计认为,高龄产妇是胎儿出现隐睾的第二大危险因素

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自身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提供给孩子的营养治疗也随之下降。

而且当母体超过35岁,身体逐渐开始衰落,由于细胞功能的减弱,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此时身体内病原体的数量增加,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

脐带作为连接母子的主要通道,不仅负责运输营养,还可能会运输部分病原体及有害物质,这是母亲无法控制的。

所以高龄产妇生育的孩子,本身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隐睾症作为先天疾病的一种,其患病风险也随之攀升。

3、胎儿发育慢

健康的孩子应该在出生3个月内完成睾丸的归位,但孩子之间的身体发育速度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有的孩子肠胃功能好,营养吸收快,身体内部动力充足,哪怕早产身体也不受影响。但有的孩子本身体质偏弱,肌肉动力不足,产生激素的效率不高,无法有效推动睾丸运动,最终可能会发展为隐睾症

好在隐睾症只要及时治疗,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后天功能,所以家长们也不同太过紧张。

三、确诊隐睾怎么办?不同年龄选择不同

6个月后的孩子如果睾丸仍未落入阴囊,可基本确诊为隐睾症,此时就需要进行临床治疗,辅助身体功能的发育。

首先,6个月~12个月的隐睾患儿,可以通过激素药物保守治疗。

因为睾丸属于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性激素的刺激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对于性激素分

泌不足的孩子来说,适当补充激素,相当于为睾丸踩一脚油,让它加速落入阴囊。

这种方式不需要开刀,为了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严格控制激素药物的用量,是比较安全的治疗方式。

其次,如果年龄超过1岁,建议在2岁前接受手术治疗。

对于超过1岁且保守治疗失效的孩子,建议通过手术治疗牵拉睾丸归位。手术治疗虽然需要开刀,但目前属于微创技术,本身伤口较小,术后愈合快且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低。

同时,孩子在幼儿阶段接受手术,更利于睾丸的固定,保存正常生殖功能的可能性也更大

最后,如果青春期后甚至成年后才确诊隐睾症,就需要视情况而定。

对于单侧发现隐睾的患者来说,如果健康一侧的睾丸可以维持男性正常的生育能力及雄性激素分泌功能,则建议将对侧隐睾切除,避免其长期留存体内出现恶化,甚至癌变。

如果双侧均确诊为隐睾,则至少通过手术将一侧睾丸固定在阴囊内,以保证男性的正常功能。如果另一侧无法固定,为身体健康也建议切除。

结语:

隐睾症属于小儿先天畸形,因睾丸没有正常落入阴囊致病。早产儿出现隐睾症的风险较大,其次高龄产妇生产的孩子也有较高的隐睾风险,同时父亲的基因遗传、孩子出生后自身的身体状况,都影响着睾丸的归位情况。

健康儿童的睾丸会在出生3个月内落入阴囊,发育较缓的也会在6个月内完成,如果超过6个月仍未见睾丸,则确诊为隐睾症。所以父母可以通过3个月或6个月时进行触摸检查,判断孩子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6~12个月的隐睾症患儿需要通过激素药物治疗,1~2岁的患儿建议微创手术进行牵拉复原。如果青春期甚至成年才发现,建议在保持男性功能的前提下,切除可能恶化的一侧睾丸。

引用文献:

[1]邢鹏.小儿隐睾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23~09~18].

[2]刘存东. "预防男性不育先从隐睾抓起." 人人健康 9(2014):1.

[3]宋非无, and 李笃妙. "隐睾症病因的研究." 医学综述 13.15(2007):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隐睾   孩子   性激素   阴囊   睾丸   新生儿   激素   蛋蛋   男性   身体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