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衙署门前的石狮子

踩着绣球的雄狮

雌狮脚踩一只可爱的小狮子

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


清代将军衙署是当时绥远城内最高军事长官的办公场所,对呼和浩特的历史意义非同小可,现坐落于鼓楼立交桥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来到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可以看到一对历经沧桑的石狮子,它们威武雄壮,气度不凡,成为参观者合影留念的首选。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对石狮子的故事。

石狮子曾被刻字

除了与众不同的造型之外,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的石狮子是用青石制作而成,不是人们常说的汉白玉,因为青石的质地坚硬细腻,适合雕刻复杂的图形,并且受到外力不会轻易破损,所以适合长时间在屋外安放,不用再加以特殊的保护措施。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的石狮子与以前的并不相同,因为修建鼓楼立交桥的缘故,石狮子曾向后移动了3米左右,而且石狮子身上的刻字也被磨平了。张晓东表示,石狮子的身上曾被刻上了许多抗日标语,其中雌狮子的胸前被刻上了“睡狮猛醒”4个字,从一些老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文字。后来日军入侵,占用清代将军衙署作为办公场所,把这些抗日文字进行了涂抹。如今,我们还能看到这对石狮子身上因为曾经刻字和毁字所留下的痕迹。

左雄右雌 彰显地位

“中国本土并没有狮子,可为什么中国人会把狮子作为神兽雕刻出来放在门前呢?这要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说起。当时张骞开辟了中国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通道,于是只有西域才有的狮子得以进入中国。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一出现在当时的京都,全城的百姓都轰动了。大家争相描述着有关狮子的一切。”讲解员讲解道,“从此,狮子这个‘客人’就逐渐走入中国人的民俗传说中。”

狮子可以彰显地位,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的石狮子也不例外。据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工作人员张晓东介绍,石狮子代表等级和权力,一般百姓家是不允许门前摆放石狮子作为装饰的,除了庙宇和寺院之外,只允许有一定等级的政府机关门前才能摆放石狮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万物分阴阳,所以作为吉祥物的石狮子自然也要对应区分雌雄。一般来讲都是左雄右雌,雄狮子脚下踩的是一个精致的绣球,而雌狮子脚下则踩着一只可爱的小狮子。雄狮子寓意“张灯结彩、权定乾坤、国泰民安、有‘球’必应”,雌狮子寓意“母仪天下、太师少师、子嗣昌盛、千秋万代”。

关于石狮子的传说

因为对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这对独特的石狮子有着崇敬之情,所以在呼和浩特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讲述这对石狮子的。

相传雄狮子的胸前原本刻有一个铃铛,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砸掉了,痕迹很清晰。关于这个铃铛还有个传说。相传将军衙署门前的这对石狮子是灵物,白天是两只石狮子,到了夜里这两只石狮子就活了过来,跑到井边喝水,天亮了就会回到原位又变回石狮子。后来,有一位侠客远游至绥远城,在夜间偶遇石狮子显灵,就和它们打了一架,把雄狮子的铃铛打掉了。从那以后,这对石狮子便失去了灵性,再也离不开原地了。还有个传说,可能是有人觉得这对石狮子雕刻得太完美了,故意砸掉了铃铛。

不过,无论是什么传说,这对石狮子确实和清代将军衙署一起经历了许多沧桑岁月。

造型独特 规格有章

石狮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在清朝,石狮子并不是任何政府机关都有权利摆放的,就算摆放了,也会因为等级不同而被要求有不同的规格和形态。而作为绥远城最高行政机关的将军衙署,门前的石狮子算得上是最高等级的造型。

据张晓东介绍,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正门前的石狮子毛发卷作疙瘩,称为“螺髻”,在古代不是可以随意雕刻的,因为这些螺髻的数量也是按照一品大员的品级建造的,不能随意增多或者减少。据《文史知识》1987年9期载文说,一品官员府邸门前的石狮子头上可以有13个螺髻,称为“十三太保”。一品之下,每低一级,石狮子头上的螺髻就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门前就不能摆放石狮子,否则即为僭越,按照清朝的制度规定是可以问罪的。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除了头上的装饰有所不同外,石狮子下面的底座也有区别。用专业术语来讲,石狮子下面的底座被称为“虚名座”,顾名思义,底座代表了名誉,地位越高,底座越高。从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门前石狮子下高高的底座不难看出,其所代表的地位之高。

(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蒙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衙署   将军   门前   螺髻   呼和浩特   石狮子   博物院   内蒙古   雄狮   狮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