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亚运大片,是怎样拍成的?

新华社

杭州亚运会上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像运动员一样

“上天入水”“爬坡冲刺”

他们手持“长枪短炮”

只为捕捉精彩瞬间

他们就是体育摄影记者

一张张亚运高清大片是怎样拍成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

新华社摄影记者的“武林秘籍”

秘诀一: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马道

是场馆建筑顶部用于施工通行的钢结构通道

这些隐藏在高处的位置

也是拍出体育大片的“金角银边”

↑新华社记者宋彦桦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马道上调试相机。

在新华社亚运摄影报道队伍中

有一支“马道小分队”

他们在比赛开始前

攀爬几十米马道

安装遥控相机

↑新华社记者徐子鉴、郭昱、宋彦桦(右一至右三)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安装马道遥控机器人相机。

在田径、游泳、篮球赛场

遥控相机

带读者从独特视角看亚运

除了“马道小分队”

新华社还有一支“爬楼小分队”

开幕式当天

四名摄影记者

提前爬上“大莲花”附近四栋建筑物高点

在近50层楼的高度

从下午一点半待到晚上十点

只为主火炬点燃的一瞬

定格独家视角照片↓

秘诀二:下潜!到泳池最深处

有人爬到高处开“天眼”

也有人潜入池底捉光影

游泳馆里

几位持国际潜水员认证的摄影记者

穿戴30公斤的潜水设备

潜到三米深的泳池底

安装重达15公斤的水下遥控摄影设备

↑新华社记者杜宇跳入泳池工作。

↑新华社记者杜宇在泳池底部工作。

美丽的水下世界

令人耳目一新

秘诀三:眼观六路,分身有术

在田径赛场

摄影记者通常一人操作五六台设备

除了随身携带的相机

还要控制在跑道终点、铁饼投掷区网内

等位置摆放的遥控相机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中)在田径赛场工作。

在不同项目之间合理规划时间和路线

需要有“规划大师”的大脑

随时蹲起站立的拍摄姿态

最好还要个“跪得容易”的护膝

↑新华社记者宋彦桦在田径内场工作。

秘诀四:科技+“狠活”

在亚运赛场

使用游戏手柄的

除了电竞选手

还可能是新华社摄影记者

↑新华社记者夏一方在花样游泳比赛中操作机器人相机。

在田径场和游泳馆的高空马道上

摄影记者安装了两台机器人相机

记者通过手柄远程操控相机

移动镜头、对焦、变焦

手法熟练堪比电竞选手

一张照片从记者按下快门到传输至编辑电脑

可在10秒内完成

↑这是新华社记者夏一方在游泳比赛现场所用的相机与遥控设备。

秘诀五:手握5G 唯快不破

9月24日上午

中国队在赛艇项目迎来亚运首金争夺战

三名新华社摄影记者分兵把守

起点、岸边和看台位置

选手出发后

起点位置记者利用连接相机的5G模块

将中国选手出发的照片同步传输到编辑电脑

↑5G模块连接在相机上。

在选手冲过终点线之前

冠军邹佳琪和邱秀萍的照片已在编辑手中

只待“读秒抢发”

秘诀六:铁人意志拍铁人

风光秀美的千岛湖畔

铁人三项比赛激战正酣

赛道上有一位特别的“铁人”

负重近二十公斤的三台相机

狂奔于几个拍摄点间

场边的医护人员打趣

“这也能当一名运动员了”

比赛结束

记者也浑身湿透

他说

“当天回酒店测体重

竟然比前一晚上少了两公斤”

北京奥运会

新华社组建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NOPP)

东京奥运会

新华社首次作为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成员

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报道

从北京到杭州

从奥运到亚运

一张张新华社体育照片

见证了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新华社摄影记者

记录时代的快门

“声声不息”

直抵未来

来源:新华社

摄影:兰红光 杨磊 程敏 孟永民 魏培全 龚兵 任正来 陈晔华 陈益宸 朱峥 江文耀 万象 李安 詹彦 单宇琦 孟晨光 杜潇逸 徐昱 韩传号 黄宗治 翁忻旸 江汉 潘昱龙 刘续 李一博 王鹏 陈斌 胡虎虎 杜宇 夏一方 吴壮 宋彦桦 贾浩成 薛宇舸 孙非 陈钟昊 杨冠宇 张涛 颜麟蕴 王楷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亚运   马道   新华社   小分队   铁人   泳池   田径   秘诀   摄影记者   大片   相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