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而美!长宁这条“宝藏路线”上新啦,逛逛去呗~

9月28日下午,2023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宜居之城”: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实践案例展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将外环生态绿道和其中四座新建的市民服务驿站作为展场,带市民一起探索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这条宝藏线路。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组书记熊健,长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岑福康参加活动。

展览的举办地外环生态绿道位于外环线以西100米林带,北起苏州河,南至沪青平蓄车场,是长宁临空区域慢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全市98公里长外环绿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沿绿道的林带总面积达55公顷,绿道总长度达6.25公里。

2017年起,围绕着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的目标与理念,长宁区率先对外环林带进行提升改造,将原来密林为主的状态转型升级为由生态绿道贯通串联、休闲游憩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园。绿道不仅成为了市民们平时休闲出行的好去处,也成为多场赛事的赛道,更是城市生态涵养的重要载体。

驿站:采绿庭

驿站:鱼丽阁

驿站:振鹭轩

驿站:有年堂

开幕式上,采绿庭、鱼丽阁、振鹭轩、有年堂等四座新建的市民服务驿站正式亮相。四座驿站均由原来的道班房改建,不仅颜值高,还综合提升了绿道中的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

本次长宁区实践案例展主要在3号驿站鱼丽阁展出,着重介绍了长宁在打造生态绿色空间方面的尝试,包括体现境内自然资源条件的骨干绿道网络;使公园与城市更加紧密交织的各种公园绿地;以长宁特色——生境花园为代表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有方法、成体系探索节能降碳的双碳实践。这些案例既是长宁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构筑“宜居之城”的重要基石。

开幕式上,岑福康表示,长宁区在结合自身特征,探索营造“宜居之城”的新策略和新方式,围绕着生态基底与自身禀赋,形成了包括苏州河、外环绿道、城市公园等多样的绿色空间,也依靠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生境花园等独具特色的做法。本次的“宜居之城”展览正是对上述成果的集中呈现。

据了解,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是上海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市更新实践的重要品牌。自2015年举办至今,已历经四届八年,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性、公众性、实践性”的城市空间艺术品牌。

本届艺术季共有20个展区,包括位于徐汇滨江南段的主题演绎展区,6个重点样本展区,即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的相关展区,和遍布全市的13个实践案例展区。

展览将从9月28日持续至11月17日,期间会有丰富多彩的公众活动,让市民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长宁外环生态绿道这条宝藏游览路线。

宜居之城: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实践案例展

展览地点:外环生态绿道市民服务驿站

采绿庭-1号驿站、鱼丽阁-3号驿站、有年堂-5号驿站

图片由区规划资源局提供

撰稿:李媛媛

编辑:李冰倩

责编:王 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长宁   长宁区   区外   展区   上海   宝藏   驿站   路线   生态   市民   公园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