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丨中国跳水梦之队:精神传承与技术突破

□张文艺

10月4日,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收官,中国跳水队包揽全部10枚金牌。在女子10米跳台的决赛中,16岁的跳水新星全红婵以438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其中一跳更是获得了7位评委的一致10分,相关比赛片段在社交网站上广泛传播,网民评价中国跳水队“一骑绝尘,势不可挡”。自1984年周继红获得中国第一枚女子10米跳台金牌以来,中国跳水队累计收获了超过145枚金牌,这些荣耀展现了一代代中国跳水健儿精神的传承和技术的突破。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走板、起跳、腾空、入水……赛场上教科书般的表现需要的是日常训练中的极致苛求。中国跳水队以奥运为周期设置健全的训练和选拔机制,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跳水馆里,运动员往往在完成每天一堂的训练课后,又主动增加体能、专项训练;在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的小将全红婵正处于个人生长发育的周期困难期、低谷期,但在本届亚运会中,仍顶住成绩下滑和外界期望的双重压力实现了个人成绩的突破。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克服万难的精神,让中国跳水队在世界竞技跳水舞台上屡获佳绩。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比赛结束当晚,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在微博发布自己与女儿倒立的图片,表示“用我们家的方式”祝贺中国跳水队再获佳绩,引发网民感叹中国跳水“老将不老,新人辈出”。“以老带新”是国家队一直沿用的培养模式和阵容设置,例如在多次大赛中大胆启用卓越的年轻运动员;东京奥运会夺金的施廷懋和王涵,在新周期转型成为教练,将成功的经验继续传递给更多后辈;跳水名将陈若琳在新周期成为了全红婵的主管教练,助其度过自己曾战胜过的发育关。正是年轻运动员对前辈的追赶、前辈对年轻一辈运动员的叮咛鼓励,让中国跳水队不断涌出新秀,创造新的辉煌。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中国跳水队极为重视对新难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广国内外先进训练方法,引领世界技术。针对跳水训练中空中动作复杂、过程难以抓取的痛点,国家队与百度智慧云合作,开发国内首个“3D+AI”跳水训练系统,通过对训练视频的动作抽取,利用人体三维重建技术为运动员作出精准的量化评估和数据分析,使得训练过程清晰可见,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如吴敏霞所说,正是“连续13届,49年,一代又一代跳水人的努力拼搏”,才能肩负起国人的期盼,肩负起中国跳水队员对奥运最高荣誉的追求,朝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奋力追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跳水   中国   跳台   东京   技术   亚运会   运动员   金牌   周期   成绩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