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 国庆出行 这些疾病要预防 多名专家详细支招

  中秋节和国庆节接连而至,大家即将迎来一个为期8天的超长假期。无论是周边游、国内游,还是境外游,在享受美好休闲时光的同时,大家别忘了把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往年的经验,每次长假期间或长假后,医院都会迎来就医小高峰。假期出行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有哪些缓解办法?山西晚报邀请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多名专家给大家详细支招。

  A 小心急性胰腺炎找上门

  中秋、国庆假日即将到来,每逢此时,亲朋好友都会欢聚一堂,好好吃上一顿。而节庆假日却是消化科最繁忙的时候,就诊病人呈几何数增长,“除了大家熟知的急性胃肠炎,另外一种高危疾病的发生率也骤然上升,那就是急性胰腺炎。”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刘京龙提醒道。

  刘京龙介绍,胰腺是位于人体的上腹深部、胃后面的一个消化器官。而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包含胰酶的胰液,胰液流入肠道后被小肠液中的成分激活。活化的胰酶能将食物溶解成极微小的营养物质,以便于肠道将这些营养物质吸收入血。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等激素,对血糖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调节起主导作用。当各种原因过早激活胰酶,胰酶会将胰腺自身溶解消化,引起胰腺组织水肿、渗出甚至出血坏死,就会发生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常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它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和胆道疾病,其次是饮酒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目前,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日渐增多。“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是一个动态过程,病情随时可能加重。病程2周内为急性反应期,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肾衰竭、脑病等并发症,是患者的第一个死亡高峰。病程2周后为感染期,此为患者的第二个死亡高峰。”刘京龙说。

  因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胆道疾病,如有胆总管结石、蛔虫等胆道疾病,所以要预防急性胰腺炎,应尽早进行胆道疾病的治疗;其次,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可以先通过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来降低血脂,若甘油三酯仍居高不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脂药物;同时,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有胆结石患者还应清淡饮食,忌食油腻食物;平时生活中,增加蔬菜及高纤维素类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胰腺炎没有特效药,通常需要采用综合治疗。“建议大家在欢度节日时,切勿酗酒、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急性胰腺炎,要尽早就诊,避免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刘京龙说。

  B 长途乘车适当活动以防栓塞

  “较长时间乘坐汽车、高铁或飞机,可能出现全身酸痛、下肢浮肿等症状,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时常起身稍作活动,或者交替对小腿、颈部及腰背轻压按摩,减少久坐后引发的不适,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降低静脉栓塞的发生风险。”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长司雪娇提醒说,“因此,特别提醒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坐姿易造成下肢血管栓塞,如进展为肺栓塞可导致猝死,务必要适当起身活动。”

  长途旅行中,为什么会出现肺栓塞?

  对此,司雪娇表示,长途旅行时,座位空间狭小,身体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较差,再加上饮水少、天气热、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在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当突然站立或活动时,形成的血栓便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的血管时就会发生堵塞,出现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严重时会出现猝死,也被医学界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作为临床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有诸多因素可诱发肺栓塞。它的高发人群主要有高龄卧床老人、久坐久站的人、恶性肿瘤患者、肥胖人群、创伤或骨折术后患者以及口服避孕药的生育期妇女等,这几类人群在出行时要格外注意,连续3个小时以上的久坐,会大大增加血栓的风险。

  在旅行途中,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司雪娇建议大家从控饮食、戒烟酒、多喝水、多活动几方面入手。

  “控制饮食主要是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深海鱼等,尤其是深海鱼体内的特殊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形成。”司雪娇说,戒烟酒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过量饮酒会使血细胞受损,均大大增加了血栓的风险。“现在大家都知道每日饮水量要大于2000毫升,这不仅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也是提醒大家利用去厕所的机会多走动。”司雪娇解释说。另外,要预防肺栓塞,还可以选用低膝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液淤滞,使血液更好地回流心脏。

  C 时刻准备应对过敏性疾病

  “虽然雷暴哮喘的热度已过,但大家出行还是要警惕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汾东院区耳鼻喉科主任王文超说,秋季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也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因此,国庆出游要慎防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在医学上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发于任何年龄,典型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过敏性鼻炎患者秋游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花粉症患者应该减少秋游等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的话尽量戴口罩、戴眼镜或护目镜。在雷雨天气关好门窗,避免接触过敏原。户外归来后,可以用盐水或清水冲洗鼻腔及面部。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

  D 去过沿海关注登革热疫情

  今年以来,泰国、越南、巴西、秘鲁等国家陆续暴发登革热疫情,我国登革热疫情也明显上升,云南、广东、浙江等多省份出现本地病例,特别是云南报告的病例较多。就公众关注的登革热疫情,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可能得了登革热及近期旅行史,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据了解,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病例则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专家表示,虽然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但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去过或准备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该如何预防登革热呢?“首先,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同时,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登革热防治要求。

  重点人群的旅行小贴士

  孕妇: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可以自备矿泉水,但千万不要饮用标明“用碘帮助纯化”的水,这种水喝了易造成碘储积。孕妇出发前,建议咨询产检医生,明确旅行中的注意事项,并携带对怀孕安全的抗腹泻药和综合维生素药剂。乘坐飞机、高铁时,尽量选择离卫生间近的位置,因为孕妇容易尿频。

  老人:长途旅行前最好去医院做个全面体检,了解身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除了携带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等慢病药物外,还要备上感冒、腹泻、止痛类药物,尤其是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秋季早晚温差大,老年人免疫力较低,出行要带上一件外套,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儿童:孩子运动量大,家长要给孩子选一双好穿、方便跑跳的鞋子,同时孩子新陈代谢快,爱出汗,穿衣服不宜过多过厚。户外的一些景观设置会拉电线、电缆,经过长期风吹日晒,有些电线和电缆会老化,存在触电风险,家长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要用手触碰。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原人   疾病   登革热   胆道   胰腺炎   下肢   疫情   国庆   患者   发生   旅行   医院   专家   详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