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凤堰古梯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安康市汉阴县凤堰古梯田
“世界灌溉工程”申遗又有新进展!


位于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
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

为了给凤堰古梯田打造一张世界级“名片”,
安康市汉阴县一直在积极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并于近日召开
凤堰古梯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推进会

相关领域专家详细介绍了凤堰古梯田的
申报材料准备工作、
提升申报成功率的具体措施,
分别从技术保护和研究方面提出了意见要求,
为申报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汉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则针对凤堰古梯田
今后的保护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凤堰梯田灌溉工程的历史文化价值、
社会经济价值以及科学技术价值,
进一步展示了当地先进的水利规划思想理念。

为确保申遗成功,
今后汉阴相关部门
将在申遗工作中注重协同配合,
为完善申报内容整合有价值的信息,
在充分挖掘历史的同时,
以科学、精准、高效的原则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提高申遗材料质量,
保证申遗材料数据严谨真实。



PART 1



凤堰古梯田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它分布在海拔500米至650米之间,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最长处达600余米,连片共1.2万余亩。

古梯田分凤江、东河、堰坪梯田三部分,并根据自然地形、河流走向、灌溉水源分布情况,大致分成堰坪梯田堰坪茨沟区、东河梯田东河区,以及凤江梯田黄龙中银区等三个灌溉区,可谓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

其实,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梯田,汉代时农耕技术得到发展,聪明的古人利用地形建设出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如今梯田的庞大规模。


赵华斌 摄

图源 / 新华社


冷水河自北向南而来,汇入东西走向的汉江,两江交汇处是层层叠叠绵延数十里的凤堰梯田,当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在这里互相融合,体现出古人尊重自然并利用自然的思想与智慧。

凤堰古梯田引凤凰山溪水自流灌溉,并对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雨水加以利用,同时人们在梯田上开挖了许多沟渠与堰塘,连接起了众多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梯田,让每块梯田都有灌溉水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水利灌溉系统。


PART 2



2022年11月,陕西省水利厅为风堰古梯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此来推动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利用。2023年3月,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专家组抵达汉阴,为凤堰古梯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核查评估。近日的推进会上,申遗专家团队的专家也详细阐述了申报进展情况。

这一系列举动不仅体现了凤堰古梯田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地位,弘扬了古代劳动人民水利建设方面的科学理念,也让大众再次看到了陕西省的水利文化底蕴。

两千多年以来,凤堰古梯田灌溉系统发挥了重要的灌溉、防洪、防旱作用,既是珍贵的水文化遗产和古水利设施,也是汉阴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如今,凤堰古梯田闻名全国,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美田园等,同时还建设了全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并于2019年获国务院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进行申遗……人们对汉阴凤堰古梯田的关注度日益增高,以文物为本,以旅游为载体,凤堰古梯田的“活化”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PART 3



凤堰古梯田周边有大量明清碑石、古遗址、古村落等珍贵历史遗存

据悉,在凤堰古梯田地域内有20余个古民居群落、20余处古寨堡以及多处古庙宇、古堰渠、古塘坝,其中堰、渠等水利灌溉工程有许多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灌溉及农业耕作技术的遗存,是梯田开垦及灌溉工程修建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在当地人看来,古梯田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

清代时大批来自湖南、广东等地的移民迁居于此,带来了南方才有的水稻种子。高海拔、多湿润的自然条件让种子在此“安家”,改变了当地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的耕作习惯,让数辈人在自然的庇佑下安然度过数百年。


古梯田被发现后,陕西省文物局与安康市、汉阴县结合当前“让文物活起来”“活态展示”“乡村振兴”等思想背景,提出筹建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整合当地文化、生态、民俗、农旅等多种资源。



2012年,以当地特有的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移民生态博物馆为平台,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诞生了。


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北方第一座以不可移动文物和文化景观为主体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它是以村寨社区为单位且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极大程度上保护和保存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博物馆开馆后,每年涌入凤堰古梯田的游客不断攀升,带动核心区域6个行政村近万人共同致富,带动社会投资规模超10亿元,已有多家企业的项目落地建设。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自此一举成为乡村振兴的旗帜和典范。



凤堰古梯田 陈浩 摄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参与遴选项目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仍在发挥作用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及使用管理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等要求。

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些灌溉工程润泽平畴沃野,饱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许多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泾阳郑国渠、汉中三堰、龙首渠引洛古灌区3处古代水利工程,分别于2016年、2017年及2020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来源:文物陕西



END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汉阴县   梯田   安康市   遗产   陕西省   汉阴   工程   移民   博物馆   生态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