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我们为什么害怕创新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论坛讨论,参会者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海归、专家。当时讨论的主题是对一些前沿科技的看法,包括AI、机器人、人体植入机械等等,大家自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本想着既然都是年轻人,大家应该都会支持创新吧?结果令我大为意外。在讨论中,这些年轻人大谈创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安全存疑、让人丧失思考、制造新的不公等等,“罪状”列了长长一串。而至于支持的理由,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了。

这过程中有几幕很有趣。比如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用电脑打开了一个AI平台,在里面一通搜索信息,但一转身他在发言里就大谈对AI使用的焦虑。

而在另一个人的发言里,他对人体植入机械大为恐慌,比如万一被网络入侵了怎么办、万一出现了短路怎么办。支持的理由他只列了一条——帮助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生活。我心想,如果真能实现这点,这得是多么伟大的发明,至于那些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吧。

参加完这场讨论,说得夸张一点,突然让我对人性有了一些思考:创新也许不是人的本能,恐惧才是,人对创新的恐惧是深植于思维结构里的。这和年龄无关,国籍无关,也和教育水平无关,这是一种人脑的条件反射。哪怕他已经在享受创新的好处了,也不妨碍他批判上两句——就像那个“用AI批评AI”的年轻人一样。

所以,我现在也很能理解历史上的一些笑话。比如英国在19世纪推出的《红旗法案》:一辆汽车需雇用至少三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要在前面挥舞红旗进行引导。这很荒诞,但也很真实。这种思维在今天不也很常见?这么一想,有些笑话也不好笑了。

现代社会很强调创新精神,但到底什么是创新精神,其实要说清楚并不容易。但至少有一点,我想是可以包括进去的,那就是摆脱对创新的恐惧。

而这种对创新之物的恐惧,其实也会投射在我们的社会认知上。比如前两天江秋莲首次直播带货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再之前还有大学教授“送外卖1个月”等事件引发的关注,这些事件的社会分析可以有很多角度,但有一点或许是共通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恐惧。

对于这些直播带货、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背后的运转逻辑、组织形式、经济效果等,大多数人不太熟悉。而未知领域就如同一片黑幕,就像人怕黑一样,这当然让人恐惧。

所以,创新才是真正的负重前行,而“杀死”一项创新的,可能都未见得是技术门槛本身,而是人的认知。这可能才是创新的真相,创新所要颠覆和克服的,更多也许是人的偏见。

不过人们也许也不必那么悲观,因为“身体是诚实的”,创新带来的收益毕竟是巨大的。就像《红旗法案》没法阻挡汽车的发展,人终究会选择最实惠最经济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那个论坛结束后,我和一个年轻人一起坐地铁回去。他说他之后想去新能源企业,我问他原因,他说新能源才是方向,聚合很多新技术,比如未来汽车也可以像人一样,直接跟用户对话,前景巨大。

我说刚刚不是有人说,技术的过度发展,会切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都和汽车对话了,还和人对话吗?他说,嗨,说都会这么说,等用上的时候就“真香”了。

这可能也是创新的真相,表面的态度没法代表真实的需求。这也不妨成为我们思考相关议题的一个启发:我们批判一项创新,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它,毕竟一项和生活毫无关联的事物,又怎么会值得我们多费口舌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都会   法案   新能源   认知   真相   恐惧   害怕   思维   年轻人   经济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