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50ETF(588080):周期回暖,“新芯”向荣

近期,华为与苹果相继发布了新款智能旗舰机型,形成“打擂”之势,进一步掀起了人们对于先进制程技术的关注热潮。当前,AI大模型技术突破引领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各个行业对于算力赋能的需求激增,半导体作为提供算力支持的硬件基础,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改善迹象。科创板50ETF(场内简称:科创板50ETF,代码:588080,联接基金A/C:011608/011609)紧密跟踪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为核心行业的科创板走势,是进行相关产业布局的得力工具。

在9月13日凌晨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行业内首个使用3nm制程芯片的智能手机。由于去年年底,3nm工艺实现量产的消息就已被产业链上游龙头公布,此次芯片在手机产品上的应用早已在市场预期之中。相比之下,华为近日接连发布Mate60pro等三款新机则赢得了更高的市场热度。央视新闻节目援引TechInsights报告称Mate60Pro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7nm芯片技术,这使得市场对于国产先进制程产品的研发预期更加乐观。

根据先进制程芯片主要参数与成本信息,从16nm到3nm芯片,晶体管的容纳数量更多,这意味着计算性能更强,同时每十亿单位晶体管的成本也更低。另一方面,Chiplet、先进封装等技术快速发展迭代,进一步提升了芯片设计制造中的良品率、灵活度,降低了算力成本。半导体供给端的技术进化是产业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

从需求端来看,自3月14-16日GPT-4与Copilot发布以来,大模型应用为半导体产业去库存形成了重要推动。人工智能模型的算力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以前,深度学习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算力需求的增长遵循摩尔定律,大致每24个月翻一倍;2012年开始,深度学习模型开始成为主流算法,随着神经网络的层数和参数量的提升,算力需求迅速增长,大致每3.4个月翻一倍;而目前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巨量参数模型进一步刺激了算力需求的增长,算力消耗翻倍时间缩短至2个月。AI大模型有望成为半导体产业需求端新的增长极。

从销售数据上看,2023年Q2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总计为1245亿美元,环比Q1增长4.7%,7月全球销售额432.2亿美元,环比增长2.3%,全球芯片销售额已连续五个月小幅上升;与此同时我国7月半导体销售额也实现了环比2.6%的增长。结合2022年Q4以来全球与国内智能手机销售业绩持续走阔来看,半导体行业的主动去库存周期即将结束,后续将进入被动去库存的复苏阶段。

科创板50指数中半导体行业的权重占比接近50%,对于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的权重配置也超过30%,明显高于其他宽基指数,有望充分受益于半导体库存周期向好,以及以AI技术突破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风潮。

截至9月12日,科创板50指数PE-TTM为39.5倍,处于6.79%历史分位,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场内简称:科创板50ETF,代码:588080,联接基金A/C:011608/011609)!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周期   人工智能   销售额   半导体   芯片   模型   需求   全球   行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