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的历史:明朝时期的泸州,它的历史趣闻,或许你第一次了解

说明:要是喜欢看,我就持续更新,可以留言或者点赞。

泸州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依然有它自己的历史轨迹,不过比之全国性的的记录,这个地方的很多历史都不太详细,方志记录当中也有一部分是民间传说,谬误也不少。所以查阅到泸州的内容,在很多其他相关的蜀地方志里面,就很难得了。

江阳沽酒客也比较收集查询这些历史趣味,虽然我也不是有专门的时间和经费去收集,但是只要有空或者遇到了,就会把它们记录起来,当然在考证方面也不能说完全有把握,这个还需要更多印证,但是大多数内容是有根据的。

现在人的阅读习惯,也不会去追根溯源,写多了可能也不愿意看,那就是抽一部分来分享吧。这一次专门分享明朝时期与泸州相关的时期,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下一期我们谢谢清朝的,越近内容越多,至于其他朝代,我还在整理中,有机会也会继续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献川黔道,开辟龙场九驿『今属古蔺马蹄滩到龙场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皇甫森修筑毁于兵乱的泸州城。又加修外城,南至长江,北至沱江,城周10余里。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曹震奉诏疏通永宁河道。凿石削岩,除去大滩百余处,一年通漕运。并筑纳溪至摩尼的驿道。

天顺四年『1460年』,沱江泛滥,大水入城,东门内可通小船。

天顺五年成化元年『1465年』,都掌蛮先后在今叙永、兴文县境内起事,均被镇压。

特别说明一下,所谓都掌蛮,是西南叙州(今四川宜宾、珙县)一带,生活着一支叫都掌蛮的少数民族,这是一群爱好铜鼓与岩画的艺术家。明代都掌蛮虽村寨众多,部落却不大,仅有数万人,栖身崇山峻岭之间,过着"火耕流种,既饱且嬉"的生活。

明初天下方定,"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不过,都掌蛮人本性凶残好斗,虽然表面上对明王朝称臣,仍"时时盗边,侵略旁小邑";都掌蛮盘踞的凌霄城,曾是南宋军民为抗击蒙古军依山修筑的城堡,四周皆为绝壁,奇险无比。都掌蛮在这里囤积粮食,占山称王,作为其四处骚扰杀掠的根基之地。加上叙州地处云、贵、川三省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险要,故《明实录》才有了"都掌蛮盘踞其中,实为大患"的感叹。严重危害了明王朝的西南边陲安定。

不过他们最后得到消失的结果,也是咎由自取。

成化四年『1468年』,泸州、纳溪旱,诏免去租赋。

正德五年『1510年』,曹甫在泸州起义,号顺天王,转战四川各地,后被官军挫败,曹甫战死。

正德十五年『1520年』七月十五日,两江水涨入城。龙溪河口岩上等处,有水位刻石遗迹。

嘉靖十六年『1537年』,泸州兵备佥事薛甲在城内建大观台『今属钟鼓楼处』,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诗人登临题咏,有句“窗中下见千山尽,枕底平铺二水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流放云南的四川籍状元杨慎,“奉献檄去泸”。在泸侨居十多年,留有《九丝城行》、《刊木行》、《悯雨》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500年前,僰人反明的历史,杨慎杨状元67岁时道经古宋,胆战心惊地写下下面两首咏九丝诗作。现在古宋属于宜宾管辖,而且那个时候这些消失的古代少数民族基本集中在蜀南的宜宾。泸州这边应该不胜其烦了。

《咏九丝城》

九丝城寨控诸蛮,旧是鸦飞不到山。

深箐篻蒡何太毒,横江烽燧不曾闲。

萝桐列哨谁传箭,高珙孤城只闭关。

安得班超投笔起,戎州暂得破愁颜。

《九丝城行》

九丝城畔都蛮哄,刘显擒贼姚梧从。

千户纽绶丧其元,六郡疲民哭之恸。

远隘近哨烟尘昏,江阳戒严长宁奔。

咫尺成都消息尚拥蔽,何况虎豹九关金马门。

万历元年『1573年』,山都蛮首领起事,据九丝山,称王。朝廷派兵征讨,俘杀数千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四月二十八日,大风,城内屋瓦皆飞,桅折树拔。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泸州、合江大旱,民多离去,城野半空。

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部族起事。攻破城池,杀死官员,据重庆,称王,国号大梁。后兵败,退走泸州、长宁、古蔺等地。

崇祯十一年『1638年』,泸州城北建龙透关。清时重建,并立“古龙透关”石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泸州   沱江   正德   永宁   宜宾   长宁   古蔺   明朝   成化   元年   万历   趣闻   时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