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的诗

阅读此文前,请点击红色的【关注】按钮,精彩内容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 1894 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帝国主义各国加紧瓜分中国,使得我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忧心如焚。以康有为、梁超启为首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一席卷全国的变法运动中,谭嗣同英勇地走在前头,关键时刻不惜献出生命。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本是官宦人家子弟。 他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 他幼年就失去了母亲,从小受到后母的虐待,在缺乏家庭温暖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在读书、游历两方面。从十岁到三十岁,他来往于直隶(河北)、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所经过的山脉、河流,多得无法计算;用他自己的话说,所走的路程,抵得上“绕地球一周”。

他阅读的书籍,相当广泛。除了特别喜欢魏源、龚自珍的著作外,还研究西洋的自然科学,阅读耶稣、佛学的有关著作。读书、游历之余,还练武功,擅长骑马、击剑。有一次,他蹲在地上,叫两个人握紧他的辫根,接着,他突然一个翻身站了起来,把那两个人摔倒在地上,可见他功夫之深。

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漫游生活,和倜傥博大的志向,使他的诗文格调严正,感情真挚,气势豪迈。在游览甘肃崆峒山时,他写了一首《崆峒》,对巍峨的山势作了传神的描写: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回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这一首诗,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作者的真挚情怀。面对“斗星”被众峰所吞,“剑气”显得昏沉的现实,他却从“红满谷”的“桃花”那里看到了希望,因此就不去考虑寻找什么“世外桃源”了。

三十岁那年,他回到长沙。这时,甲午战争已经结束。他就在家乡办时务学堂,请梁启超前去讲学。 在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成了维新运动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基地。

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的主张,在1898 年 6 月11 日(戊戌年四月)发布了“明定国事”(即决定国家大计,变法维新)的诏书,并把许多积极主张维新的人材,召集到朝廷,谭嗣同与林旭、杨锐、刘光第一起,被封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军机处办理文书的官,相当于皇帝的参谋),当时被称为“军机四卿”。

遗憾的是,光绪帝并没有掌握实权。 慈禧太后在暗中伺机扑灭维新变法燃起的火焰,准备和光绪帝一起去天津阅兵,乘机迫光绪帝退位,扼杀维新。光绪帝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于七月二十九日(农历)召见杨锐,让杨锐带出“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密诏),要康有为等设法相救。

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读了衣带诏,不禁失声痛哭,但康有为在当时充其量不过是皇帝的顾问,谭嗣同等“军机四卿”也不过相当于秘书,而梁启超只是个翻译兼宣传,他们既无兵,又无权,哪来力量“设法相救”呢?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袁世凯,认为此人懂得中外的变故,力主变法,或许可以救助。于是,一方面请皇上召见袁世凯,给他封官晋级,一方面,由谭嗣同出面,跟袁世凯进行谈判。

农历八月初三日(9月18日)晚,谭嗣同来到了袁世凯的寓处法华寺,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以为皇上是怎样的人?”

袁世凯答道:“皇上是历代少有的圣主。”

谭嗣同说:“天津阅兵的阴谋,你知道吗?”

袁世凯说:“听到过一些消息。”

谭嗣同就拿出皇帝的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今日可以救圣主的,只有你了,你如果想救,就一定设法!如不救,请马上到颐和园告发我,把我杀掉,你就可以获得富贵了!”

袁世凯听了,一本正经地厉声说道:“你以为我是何等样人?圣主是我们所共同侍奉的人君,我与你共同受到皇上的宠信,救护皇上的责任,非独你有,我也应当承担。但不知采用怎样的计策?”

谭嗣同听了袁世凯这样一讲,就把他与康有为等预先商量好的办法,告诉了袁世凯,叫他在天津阅兵时保护圣上,乘机消灭荣禄(直隶总督,慈禧亲信)。

两人一直谈到三更,谭嗣同才告辞。

谁知袁世凯两面三刀,日头答应,暗中却立即把谭嗣同的“计策”报告了荣禄。结果,只过了两天,在九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就被慈禧太后软禁起来。从六月十一日开始的“维新变法”,经历了一百零三天之后,就这样失败了。

光绪皇帝被软禁之后,康有为逃离北京出国,梁启超逃到了日本驻北京使馆,事前,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离开。谭嗣同回答道:“如果没有人离开这里,就没有办法在将来东山再起;如果没有人留在这里,也无法报答圣主。”接着,他又说道:“各国变法,都是流了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有出现因变法而流血的事,所以国家无法昌盛。那末,就从我谭嗣同开始流血吧!”

他抱了必死的决心,留下不走。

为了想法救出光绪帝,他又在九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天,找了他的好友,当时北京有名的镖客大刀王五一起商量。

大刀王五名叫王正谊,字子彬,回族人。年轻时当过强盗,专门劫富济贫,人称“义盗”。后来,他投案自首,在北京开设了镖局,为人保护运送财物辎重,北到山海关,南到清江浦,无人敢骚扰。

王五喜欢与文士名流结交,待人热情侠义。 谭嗣同跟他交谊很深,年轻时曾向他学过剑术。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由王五设法潜入宫中,把被软禁的光绪帝救出来。

但不料到了九月二十五日,谭嗣同就被捕关进了刑部大牢。大刀王五的行动无法马上进行。谭嗣同为了继续与外界取得联系,便设法叫人通知大刀王五,说只有王五花了钱,才有可能进狱,饭食等事才有通融的余地。事实上,谭嗣同是想要王五千方百计去联络,设法拯救光绪帝。这时,谭嗣同自己早就作好了献身的准备。他在狱中给康有为、梁启超的信上说:

嗣同死矣!嗣同之事毕矣!天下之大,臣民之众,宁无一二忠义士伤心君父,痛念神州,出而为平(陈平)、勃(周勃)、敬业(徐敬业)之义举乎?果尔,则中国之人心真已死尽,列强分割,即在目前。……嗣同生不能报国,死而为厉鬼,为海内义师之助。

在狱中,谭嗣同想起了东汉的张俭和杜根。 张俭因弹劾宦官,受到陷害,被迫流亡,人们仰慕他的为人,不怕受牵连,都让他留宿避难。 杜根在东汉安帝时,因邓太后专权,便劝谏太后把权交还安帝,结果被邓太后叫人把他装入布袋中,用棍棒打死。但执法的人知道杜根为人,就暗中命令手下人在打的时候不要使劲。杜根佯装死亡,活了下来。

谭嗣同想:主张变法的康、梁,他们走了,他们一定会像当年张俭一样有人收留、接待;没有离开京城的,也应当像当年的杜根一样,暂时忍耐,以便将来担当重任。

这时,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已经离开京城的康有为和没有离开京城的大刀王五身上。 他就在狱中的墙壁上,题下了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毫无惧色,仰天大笑,他觉得“去”的与“留”的人,他们与自己肝胆相照,他们的品格与昆仑山一样崇高。他把自己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去完成。

九月二十八日(旧历八月初十)下午,清政府未经审判,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谭嗣同和与他一起被捕的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人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斩。

谭嗣同临刑前,对监斩官说,“我还有几句话要说!”监斩官不理。

谭嗣同便大声朗诵了这样儿句话: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等被杀害的六人,人们称为“戊戌六君子”。

大刀王五接受了谭嗣同的托咐,一直在思考着拯救光绪帝的良策。但到了 1900年,他自己也去世了。

声明:图文资料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甲午战争   光绪   京城   军机   狱中   湖南   天津   大刀   皇上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