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原因主要有三点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相比较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得益于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但是现在仿佛遇到了瓶颈。

很多人说83 、74是个坎儿,现实也确实如此,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地区的老人,在70岁以上,就可以被视为高龄了,未来几年时刻伴随着死亡风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理因素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有3点原因。

一、心理衰老,容易出现认知障碍

人这一生生老病死,是一个完整的历程,不仅身体上要经历从新生到强壮,再到衰老,心理上也有同样的过程。

相比较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很多人进入四五十岁之后,总有一种看透事实的落寞感,老年人更为明显。

而这种心理上的衰老,也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我由此也能解释一些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多变,丧失自信心的表现。

所谓老小孩,其实就是心理年龄不如实际年龄,甚至心智也会出现下降,看着像是返老还童,可爱的老人,但伴随着社交能力减弱,自我否认,对生活失去兴趣。

而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体现,有些老人会陷入深度的抑郁、孤独,而有一些老人则会表现的易怒,暴躁。

总归来讲,都是情绪低落,大多也都是健忘,认不清楚周边的亲人,而这些表现又会导致老人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误食食物、做些出格举动,更增加了生命风险。

二、心理差异,容易产生情绪低落

人老了就不中用。这句话是很多老人挂在嘴边的,说这句话的原因并不是认为自己不重要,而是归咎于人老了这个因素。

罪魁祸首就是他的放大了,人会老的,这个自然变化。而这种危机感又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新鲜事物的难以融入,接受。新闻资讯的无法理解,总感觉自己被时代脱节,有时候面对周围人的热情,反而感觉难以招架。

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子女回到家里,想和老人坐下来聊聊天,老人却表现了抗拒,打心底里认为和我这个老人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又听不懂。

渐渐的,对于事情缺乏动力,不愿意主动去社交,直到对他人的热情感到抗拒,但最终都会累积成负面情绪。

所谓,心态是最好的良药,而这种抑郁的心态也会加速已经有病情的老人健康恶化。

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患病的老人,他们更感觉自己是累赘,回想起过去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劳动力,曾经强悍的性格,也因为生病,衰老,变得自卑。

这种巨大的落差,都让老人难以适应,没有积极健康的引导,他们也会钻牛角尖,整天怨声载道,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1. 家庭关系,增加家庭不和谐

人生的都不是独立的,生老病死的每个环节都贯穿了家人家庭。然而人一旦老了之后,从客观上也就从家里的中心人物逐渐边缘。

虽然这种变化,并不是家人的有意为之,但是历来事实也是如此,生活中的每一点细微,老人们都能敏感的察觉,渐渐的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不被需要的感觉。

面对家庭困境或者冲突时,感觉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足以维持这个家庭的和谐好发展,自己已经成为上一代人,应该退居幕后。

如果有些要强的老人,面对这种家庭关系结构的变化,会很难适应,感觉自己被抛弃,不被重视,而这种负面情绪很有可能演变成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对于生命的悲观,甚至对家人的敌意。

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被需要。当一个人不被任何人需要时,他会缺乏做事情的内生动力,甚至产生对事实的冷漠感。

其实这一切,都是老人的自我幻想,他们认为自己不会需要,知道变成觉得自己不需要家人。

这是可怕的变化,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老人越老越不讲理,其实都是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用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体现的出来。

而有些家人并不理解,对父母一味的埋怨,其实应该细查他们心里的变化。

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成为事实,未来的老年人数量更加庞大,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想不容忽视,很有可能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医疗、心态。

除了常规的治疗,人们更加应该重视老年人的社会融合、养老保障、心理健康。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老人   铁粉   老年人   衰老   情绪   心态   家人   事实   原因   感觉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