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年-地方旧忆


南通狼山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南通是江北,自然是无法和江南比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我的妈妈是南通医学院毕业的,那个年代还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妈妈为了进入重新恢复的江阴卫校工作,在已经是四十岁的时候,考上了南通医学院。可我只是听说,从来没有去过长江对岸,所以对于南通就完全是空白了。学校毕业分配到南通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情,幸亏,当时省交通厅宣传处看上了我,让我去江苏南通河运学校锻炼一下后去南京的省交通厅工作,这才悻悻地踏上去南通的行程。

南通老汽车站

我是1981年1月14日去南通报的到,江阴去南通是在黄田港汽车站上的车,车到南通,第一印象马路比江阴宽多了,房子体量大多了,从汽车站一路南去,在新建路一号找到了南通河运学校。学校条件不错,比我读书的那个学校好多了,学校最有意思的还有游泳池,学校的级别比江阴县委书记还要高一级。出校门往东就是一个剧场和一条非常热闹的街市,蛮有点上海滩上的腔调。一下子,南通在我的印象里高大了起来,因为真正的市中心还要在东面呢。接下来,我学会了在学校门口坐公交车去大街,实事求是,那个市中心的印象远没有剧场旁边记忆深刻,倒还是南面一条大街热闹,我印象里的南通老街蛮有点苏州味道的,一点也不像江北的城市,倒确实有点小上海的感觉了,特别是晚上的剧场附近,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南通人民剧场

说到南通先想到吃,我是在南通吃到了天下第一好吃的小馄饨,那个小馄饨店就在长桥边靠北的河滩边上,门面朝西,真正就一间窄窄的门面,里面倒还是蛮进深的两间,看上去完全属于非常一般的小吃店,却不料这里的小馄饨竟然比江南的好吃无数倍,感觉那汤是奶白奶白的,小馄饨的做法和江南差不多,但就是感觉有点像泡泡馄饨的,肉粉粉的,皮薄薄的,揉成一小团,那几个做馄饨的阿姨动作奇快,一碗馄饨不一会就上桌,那汤鲜馄饨香,味道真是赞绝了。不怕难为情,我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去吃桥头的小馄饨,坐在沿河的窗口看看河,吃吃小馄饨好不惬意。当然,不会忘记那个小吃店的糕团,也是真正的一等好吃。后来回到家乡,我总是忘不了南通的那个小馄饨店,许多年后,我带队考察南通文化,车上大吹特吹当年的小吃店,结果,居然那个店存在着,只是桥不是当年的那座桥,店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店面,而是大了无数倍的小吃店。几个人欣喜之余走进店堂,忙不迭要了几碗小馄饨,异常的可惜,再不是过去的老味道,不仅汤汁一般,就是小馄饨也不是那个腔调了,我遗憾中和他们的服务员交流,也是敷衍一下而已,真的挺惋惜的。

南通老大街

当年在南通汽车站往东的那个食品厂门市部,第一次见到了和江阴完全不一样的香脆饼,试了几个,感觉味道比小时候的丰富了许多,也酥脆了许多,那个长长的形状也非常有特点,心想倒是放假回家过年的好礼物,特别是可以让喜欢吃香脆饼的外婆尝一尝我工作地方的特产,一下子买了许多盒,回到江阴果然人人叫好,从此记住了南通的这个特别有特点的脆饼。

南通脆饼

记得当年南通还发现了一种水果,那是我无意中逛大街发现的,小摊贩篓子里有一种用木匠锯屑垫着的方方正正的东西,一问,说是柿子,把我这个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柿子的我愣着了,买了两个一吃,竟然比家乡的圆柿子好吃无数倍,于是回家时带了两纸箱,汽车在黄田港车站下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林林总总的南通特产运送到家,自然,这桔红色方方正正的柿子也是大受欢迎。关键是我的外婆赞不绝口的夸奖我,让我开心无比,算是我工作以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大家分享的小礼物吧。

南通大方柿子

那时,我是挺喜欢南通纺织学校附近的老街的,就是纺织学校也好像是旧时的大户人家,我大学同班同学高健和我一起分配到南通的,所以经常去那里玩,更有我小学的同学考在那个学校,所以,那附近的老街经常走,从那里一直往东,似乎基本都保持在老南通的腔调,和江南的我们家乡非常一致,倒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的。 去狼山一定是去南通以后的游览首选,坐公交车倒也很快,因为对上面的寺庙不感兴趣,到了山上也就是拍个照片,俯看一下狼山下的长江和南通古城比较有意思,那时的天空能见度特别清晰,甚至可以远眺对面的江南,沙洲的十一圩码头和更西一点的江阴的群山,而南通老城在山上就显得小了许多,基本都是黑茫茫的老屋顶和星星点点的小高楼。


南通狼山景区

那时的劳动文化馆在南通河运学校东,过了热闹的老街就是开阔的濠河,河的北侧就是高大雄伟的文化宫,那里经常有许多活动,我1981年在这里参加过一个音乐猜奖活动,还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一本音乐书的奖励。濠河那时非常漂亮,杨柳依依,桃红柳绿,路两侧有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但一般人似乎进不去的,所以,我只是从那里上大街来来去去的经过了几回。

1981年南通人民公园留影

说南通当然要说到我工作的第一个学校——南通河运学校,那时我在学生科工作,科长叫李福来,学生科有好几个老师,有比我稍大一点的杨泽宇,还有两位大姐级的女老师,他们对我非常好,我虽然只工作了一年,但学生科印象深刻,那时河运学校的排球队非常出名,据说都是省排球运动员转业的,但学校缺乏一个年轻的喜欢排球的老师,我在大学是学校排球队员,一到新校自然就吸收进去,据说是打遍南通无敌手,不过我在里面充其量也是个混混而已。

1981南通河运学校留影

几个月下来,南通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唯一不习惯的就是那个南通话了,平时办公室的杨泽宇和另一位女老师是南通市区人,他们在办公室聊天,我想方设法听竟然一句都没有听懂,平时逛街上了公共汽车,一汽车的南通人叽叽喳喳,任凭我怎么仔细听,都没有听懂一句,平时去剧场对面的副食品商店买东西,那些服务员和你交流,就仿佛遇到了外国人一样,一脸茫然。只能比划着买东西,真正奇怪,整个苏北的方言,唯独南通听不懂,后来据说这个地方因为明朝夺取了江山,江边的蒙古人集中在南通定居下来,慢慢形成了只有南通城才有的独特方言,而南通周边地方的方言基本都能够听懂,特别是启东海门如东方言,竟然和我家乡的方言差仿不多,也是吴方言,算是我在南通意想不到的事情。


南通老街巷

我在南通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365天,第二年的一月十四号,我就离开了南通,调回江阴县中工作,其实,那时我对南通的印象已经完全颠覆了,南通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上海。

南通老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南通   小吃店   老街   河运   江阴   江南   柿子   印象   地方   学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