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见︱一网统管:看得见、喊得通,更要调得动

二孩政策放开后,这两年,南京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增多。重点学校学位紧张,哪些学校学位,还有盈余?区教育局收到数据后,及时通知相关学校,调整师资和教室,改变施教方式。

据数据分析,两年后,双塘街道来凤街社区60岁老人会激增。区民政局接收到信息后,即可在该社区提前布局为老服务场所和机构。

这只是南京市秦淮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正在运行的两个场景。

作为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于2020年开始实施“应用场景推广计划”,围绕社区生活、教育、医疗、文旅等民生服务数字化方向,累计发布应用场景近2000个。

从以往的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分析,提前预判、精准施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已在南京遍地开花。

01 破冰,顶层设计敢为人先

南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什么是“一网统管”?

这是一项数字化改革,即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一线解决问题。

它改变了传统条块分明、以条为主的政府治理模式,形成了数字化、扁平化的治理新模式。

“一网统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体制机制问题。

2022年12月29日,《南京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审议通过,于今年3月1日施行。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一网统管”暂行办法,着力打造“市区街镇”上下贯通、快速反应、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体制问题。

目前,江北新区和11个区的区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城运中心)已全部批设并实体化运行,解决了机制问题。

汛期,通过AI算法智能识别积淹水地段,汇集水务、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进行指挥调度;大型音乐节,根据算法实时评估人流、车流密集度,整合视频、人流、天气、地理信息等数据,辅助现场领导决策;长江禁渔、森林防火、文明出行······各区城运中心根据本区的治理痛点难点,打破部门壁垒横向联动,打造着自己的特色治理模式。

机制和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平台要用得好,横向和纵向的机制必须健全,平台越强大,事件处置的协调、沟通力就越强。例如,“吹哨报到”的纵向联动机制,可以保证治理力量的下沉。

今年7月底,环亚广场北京同仁堂药房门前污水漫溢,影响市民出行,新街口管委会“吹哨”,安城集团、秦淮区水务局、行政审批局“报到”。经现场勘查发现,漫溢为地铁5号线施工单位施工不当造成。

8月4日,涉及的几家单位现场办公,明确分工、落实整改,两天后整改结束,路面恢复整洁。秦淮区行政审批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吹哨报到”的联动机制执行力很强,减少了部门间沟通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02 开放,科技点亮智慧城市

停在车棚里充电的一辆电动自行车,着火了!

“发现火警,请尽快处理······” 10秒,车棚内的摄像头,就发出语音报警;20秒,社区网格员接收到火情报警的手机短信,打开手机上的“中旭安云”小程序,就能启动灭火功能;瞬间,电动车上方的车棚,就会喷出水和泡沫混合液,整个灭火过程在30秒完成处置闭环

如果网格员没有注意到手机短信,车棚还可实现自动喷淋,精准灭火。另外,在现场的居民,也可以启动机器上的手动按钮来灭火。

最近,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和浦口区江浦街道新设了4个这样的智慧车棚。由此,全国首创的以开源鸿蒙系统为核心的电动自行车棚灭火场景,在南京落地

去年6月,南京将华为作为城市数字化“合伙人”,联合成立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创实验室)。智慧电动自行车棚,就是华为联合江苏润开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旭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实验室孵化的项目。

目前,华为、润和软件、中软国际等众多企业,正与南京政府部门紧密合作,为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以联创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共孵化了40多种场景。其中包含燃气进场联动、消防水系统等12种搭载鸿蒙系统的城市治理场景。仅鸿蒙业务板块,华为的合作伙伴就有9家。

值得一提的是,鸿蒙系统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联创实验室将鸿蒙操作系统,应用到城市物联感知体系里,升级成城市鸿蒙操作系统,利用分布式软总线,做到了物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安全可控。城市鸿蒙的场景,点亮就在南京。

华为南京“一网统管”总架构师陈文龙说:“南京和华为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华为可以推动智慧城市数字任务转型,把人力、技术等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带到南京来,更好地支撑城市数字治理的工作。”

除了广纳科技企业参与城市治理,南京还发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作用,在治理研究、制度建设、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长江三角洲和南京都市圈区域,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03 改革,现代治理破局之道

城市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十四五”末,南京常住人口将过千万,GDP总量将破2万亿元,治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今,南京的数字化改革已初见成效,政府运转模式发生嬗变,各级部门也在调整适应。

统一思想底座,让处置更加高效

“一网统管”强调“统一数字底座,开放应用”。数据是基础,开放则意味着各级部门要贡献出自己独有的数据资源,实现共享。

统一数字底座,更要统一认识底座。从以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封闭式模式中跳脱出来,需要勇气,也需要以更大的格局,看待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大势。

在指挥调度上,“看得见、喊得通”,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达到,关键还要“调得动”。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

“一网统管”只是改变了事件的处置机制,各级部门的职能并没有变。对于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事件,规范的工单流转留痕和考评制度,保证了指挥调度的顺畅度,也让事件处置更加高效。

提升数字素养,让治理更有温度

各区城运中心起步时间不同,数字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提高各中心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是重点。

在数字时代,“一网统管”的高效要求,正倒逼着政府工作人员走出舒适区,学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上至部委办局,下至街道社区,如果每个人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能力,都能充分体现在各自的业务中,那么,每项工作就会更加有效率、有温度,更加节省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此外,在数字化成果落地时也需注意细节,尤其是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项目,如果能提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就可减少猜测误解。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撰稿:林曦 

编辑:张力伟 

主编:梁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秦淮   华为   鸿蒙   车棚   南京   实验室   场景   数字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