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000S,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鲶鱼?

这条消息这两天在网上挺火爆的,按照他的推论,2024年,如果5G手机能够达到6000万台,此消彼长下,联发科和高通的出货量将会减少6000万片,台积电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单从推论而言,是有一定合理性,唯一的矛盾,是依托于麒麟9000S打造的所有商品,能否达到惊人的6000万片!

目前华为Mate60系列的发售,是相当火爆,市场原本预期的销量,只有千万台,结果现在是一再提高预期,最新的消息是,一帮供应商,已经将产能爆到1700万台,一年之后,总销量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谁也不敢确定。

再加上下半年笔记本,荣耀手机,以及可能到来的鸿蒙PC端,都极有可能促使麒麟9000S出现产能大爆发。

但是,预期归预期,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能不能达到惊人6000万片,目前是不确定的,我个人觉得,只要达到预期的一半,也就是3000万片,就已经可以带给美国预想之外的冲击,一种从实体扩散到金融的冲击。

自2018年开始,华为因持续的封锁,手机业务近乎全面萎缩,而这份丢失的份额,国内的其他手机商本以为是大好时机,奈何无论如何声嘶力竭的冲击高端市场,大家似乎不太买账,最终所有的手机厂商,只争夺到约20%的份额,苹果独揽了剩下的80%。

大家可能会奇怪,我为啥要单独介绍这么一段,因为美股的上涨和他息息相关。

这两年的美股是相当怪异,疫情之前,经过十几年的上涨,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第2的位置,泡沫感那是相当充足,这也是我一直对美股不看好的重要原因,之后的三年跌跌涨涨,再叠加银行倒闭事件,近6%的高利率,更是显得美股危机重重。

这里额外说一句,估值和利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简单的说,假设利率为零,美股的市盈率即使是达到100,美股也不能说是贵,因为零代表着无限的成本和钱,美股的估值自然也要无限拔高,反之,利率越高,钱的成本越高,美股估值也要随之降低,因为无风险的利息达到近乎6%,风险资产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能达到他两倍以上的,投资者干嘛还要冒这个风险呢?

说完了这些,我们就一定感到疑惑,为啥如此多都利空,美股依旧违常识没有下跌?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前几年印了太多的美元,美国人的手中的银子,只是濒临枯竭,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企业端也是不甘落后,自加息后,美国政府明面上喊着加息,私底下一直在通过财政刺激定向发钱,这就使得大量的美国企业至少维持了表面上的增速。

二是,这一轮美股上涨的主力,不是8月破产猛增54%的小企业,而是苹果,微软,谷歌,甲骨文,高通,这些超大型科技企业,在过去几年,都是直接或间接封锁华为的受益者。

后期什么元宇宙,GPT,AI,常温超导体,癌症药,一波一波的新概念,让人应接不暇,但也只有英伟达的AI,是实打实业绩大增(GPT进入下行期,不少美国媒体认为2024年是他的大限之年),但大家不要忘了,他同样受益于华为封锁。

在以上两种模式的综合带领下,美债利率虽然高高在上,美股也热闹了好一阵子。

但是这也是美股的最大问题,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封锁华为让美国众多大企业,获得了巨大利益,当华为回归,他们必会因此收到巨大损伤。

记得2018年以前,苹果的利润已经进入明显的下坡期,自打华为被封锁,利润就陡然开始上升,之后更是年年创新高,市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万亿,而他的手机营收占总营收的48%,利润占比更是高到85%,可以说,苹果卖的东西虽多,手机却依旧是他的支柱性产品。

再说说微软,大家印象中,微软只是个卖电脑软件的,实则早就是个老黄历了,自2014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云服务和服务器产品就成了微软的主营业务,营收的比例超过30%,windows的营收则退居到12%,这也是最近几年,微软市值屡创新高的核心原因。

再接着就是英伟达,在AI赛道的火爆加持下,市值已经高达1.2万亿美远,高通则没那么幸运,本以为没了华为,自己的芯片能够卖的更好,奈何好日子没持续多久,美国一招禁售,莫名的丢了一个大客户,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营收是相当惨淡,收入84.51亿美元,同比下挫22.72%,净利润为17.35亿美元,同比暴跌53.49%。

总的来说,这四家美企,是华为被封锁后,影响最直观的,前三家在纳斯达克的权重更是分量十足,12.5%的苹果,12.9%的微软,7%的英伟达,合计超过32.7%,毫不夸张的说,如此高的权重,说他们决定了纳斯达克的走向,一点都没有说错。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察觉到了什么,没错,这几家企业和华为的业务是高度重合的。

如果Mate60系列大卖,苹果的手机客户,必然随之减少,毕竟高端用户就这么多,你多吃一口,他自然少吃一口。

微软的系统,服务器,云计算平台,华为同样也有,2022年华为总营收6423亿元,华为云年收入453亿元,占比达到7.05%,不算很高,但150%的增长速度,还是蛮有冲击力的,PC端和服务器,下半年,随着麒麟9000S,预计也会重启。

英伟达的AI和高通的芯片,更不用说了,之前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就公开说到,华为计划在2024年推出一款与英伟达 A100相当的人工智能图形处理单元(GPU),据他透露,这款GPU的性能非常强大,足以运行GPT-3和GPT-4等大型语言模型,并具备强大的性能储备,如果以上消息属实,英伟达将在2024年结束其垄断地位。

所以202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如果浴火重生的华为芯片,凭借一如既往的强大竞争力,在拉着后面的一帮小兄弟,会不会对美企巨头造成全方位冲击?

顺着这个思路,美企的盈利增速,假设同步下滑,再配合高高在上的美债利率,平均40倍的市盈率还能否维持?如果不能,并且出现趋势长期化,失去最大上涨驱动力的美股,会发生什么?

所以华为的归来,已经不单单只是两国实体层面的影响,美国的金融端也将会受到冲击。

当然,咱们也不能只说好的一面,美国也有自己的手段。

9月6日,沙利文公开表示:“无论如何,美国应继续实施‘小院高墙’技术限制措施”,美国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的盖拉格6日更妄称,华为手机中的新芯片“可能违反贸易限制”,呼吁商务部“应停止向华为和制造该芯片的中芯国际出口所有技术”。

客观的说,华为到底使用了什么技术,和美国有没有关联,我这个局外人,是不清楚的,但是我可以猜测,和美国有没有关系并不是那么重要,依照美国的下限,只要能抓到一点线索,他有的是办法让,让你和他有关联,紧接着就是各种株连,力保对手,能够被连根拔起。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对于一个能够自主运转的制造大国,封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拿破仑封锁下的英国,英国封锁下的美国,为什么全都是失败了?

一是,贸易的本质是交换,你有对方所需要的商品,那么贸易就不可能断绝。

二是,创新的速度永远追不上追赶的速度,你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三个小时,我顺着你的思路在想,可能只需要三十分钟。

反过来说,真正解决中美这种互相折腾的办法,只有科技突破,而且还是那种波及全球的革命性突破,如果美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加息什么的,都是小问题。

降息的本质是降低钱的使用成本,促使市场上原本赚不到钱的人,能够有更多的盈利空间,加息亦是相反的道理,可如果有了科技突破,市场上的利润突然拔高到10%以上,那么6%的利息并不能阻挡经济的运转,具体大家可以参考1994年的美联储加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上演了非常完美的软着陆,顺便在1997年,还整出了亚洲金融危机。

那么问题的核心,是美国有没有这个能力?凭心而论,自然是有的,美国本身就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聚集地,又有美元的加持,如果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下一轮产业革命,理论上,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概率,创新本质上就是一种试错过程,你资本越雄厚,成功的概率自然越高。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现在创新和制造是高度分离的。

在我们看来,科技突破很重要,但在美国看来,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当年美国能够超越英国的关键,在于已经是制造大国的情况下,能够无缝连接第2次工业革命,随后更是超越英国,主导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底蕴更强的英国输了?

资本雄厚,创意繁多,固然是新商品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想要销往全世界,终归要从实验室走向成熟,降低其成本,而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你也无法控制别国的制造业,最终可能就如英国一般,被美国的产能彻底打爆。

所以打压我国,本质上就是看清楚这一点,他要的是垄断利润,而不是共享,因此两国之间的缠斗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方率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全文完,这里是大鱼的江湖,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麒麟   美国   债利   华为   英伟   鲶鱼   微软   英国   金融危机   芯片   苹果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